6月1日开始,坐地铁可以从临平直接到达主城区了!客运中心站换乘去临平,将成为历史。
末班发车延迟到晚上9点
从去年11月24日开通起,杭州地铁1号线一直是大小交路运营方式,主线是湘湖—文泽路,支线是客运中心到临平。去临平的乘客,需要在客运中心站换乘,运气好的话,可以立即赶上下一班车,运气不好的话,要多花个9分半钟候车。临平到主城区方向,也是如此。
昨天,地铁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从6月1日开始,地铁改用大交路运行方式,即湘湖—文泽路,以及湘湖—临平,湘湖站始发列车,以终点站为文泽路和终点站为临平站,交替发车。每隔一班列车,都可以直接乘坐到文泽路或直接乘坐到临平站。
原先的运营时间是6:30—20:30,全天14个小时,随着6月1日大交路运营模式的开始,末班车时间也推迟到晚上9点,即从6:30—21:00,全天运营14.5个小时,并且缩短行车间距。
因此,值得提醒的是,在上车前,乘客必须看清楚列车的发车方向。
发车间隔缩短到6分15秒
同时,出于技术层面的考虑,以及车辆的配备到位问题,也考虑到市民需要适应末班车延迟,地铁方表示,大交路将会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
第一阶段,6月1日—6月14日,湘湖-文泽路区段,会有12辆列车在线上跑;湘湖-临平区段,将会有14辆列车,行车间隔12分30秒;而湘湖-客运中心区段,缩短到6分15秒;高峰时段,客运中心-文泽路区段根据客流需求安排用车。
第二阶段,即从6月15日起,湘湖-文泽路区段列车增加到16辆,湘湖-临平增加到18辆,行车间隔缩短到9分30秒;湘湖—客运中心区段,行车间隔缩短至4分45秒。
行驶过程中,停站时间为35秒或45秒,因火车东站站尚未开通,目前仍为10秒。
从以上公布的信息来讲,湘湖往返客运中心的地铁班次增加了不少,候车时间也缩短了,对于习惯地铁出行的人来讲,地铁出行省了不少时间。
随着运营时间的延迟,沿途各站的首末班时间也有所改变,请乘客们对照最新的首末班时间表。(附首末班时刻表)
此外,有关于火车东站,杭港地铁运营副总经理谢传威说,目前地铁火车东站站,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上面的东站东广场部分完工。
乘客需要注意列车方向
之前,地铁按照大小交路方式运营,相互不交叉、不干扰,你跑你的,我跑我的,相当于是2个独立的循环系统,跑起来比较简单,信号系统、司机,只要按照一个模式、一个方向跑就可以。
如今开始大交路运营,有两个方向,有时候会遇上信号故障等问题,影响的就是两条线路的问题。对此,杭州地铁也有对应模式,如果发生了节点故障,届时会启用降级模式,即运营变为大小交路的模式。
如果列车由于故障问题退出服务,杭港将会及时安排备用车代替故障列车,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对于列车晚点情况,控制中心和客运中心站密切监督列车实时运行情况,发生晚点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为解决双休日文泽路站大客流问题安排备用车停放文泽路站备用,可能引起中间站清客、主城区列车晚点和列车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
谢传威说,如果遇技术、信号灯故障,可以根据在香港、深圳、北京的经验,基本上发生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而且目前也有相关的应急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大交路运营方式后,终点站到文泽路和临平站两个方向的所有车次都将从湘湖站交替发车,即每隔一班列车乘客都可以直接乘坐到文泽路站或直接乘坐到临平站。所以乘客上车前请确认清楚终点站方向,上车后发现乘错方向应及时更换搭乘的列车,以免耽误行程。
在此也提醒乘客,在乘车时注意车站广播和站台显示屏提醒,注意车厢里的导向标识引导,按需搭乘列车。前往临平和文泽路区段的乘客容易搭错方向,杭州地铁方将增加导向标识引导,工作人员也会密切关注广播及PIS显示并做好乘客引导。
有望进一步延长运营时间
为实现大交路的运营,目前在地铁运营结束后,就会进行大交路的演练,比如应急演练、模拟故障等等,以及如何应对区间接驳车等,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5次,而且在6月1日之前,还会继续进行试车演练。
据了解,杭州地铁1号线,目前信号系统,是在点式ATP(列车自动防护)人工驾驶上的降级模式下运营的,并未实现全自动,即是在人工半自动化下运营的。
1号线要实现CBTC(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前期就必须要不断进行试车演练。
谢传威说,前期在不断地深入调研,进行反复演练。末班车延迟到9点,也就是因为,现在晚上有大量试车工作,占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试车成功,到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延长运营服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