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安丽娜 戴天成)4月27日,由二十四局集团电务电化公司参与施工的苏州站改造普速场工程正线正式开通运营,车站南站房同日启用,与北站房全面贯通。
“以百分百的细致,创百分百的优质”,这是挂在苏州站改造工程普速场信号楼里的一幅宣传标语,短短十余字道出了参与信号楼室内施工任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浓缩了几个月来发生在信号楼里的点点滴滴。
他们表里如一。因电缆敷设需要,信号楼的地面分为两层,用铁架子支撑起来的静电地板下方设有纵横排列的很多电缆槽,信号楼内的各种设备电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到达室内各个位置的。面对“藏匿”如此之深的电缆,信号楼里的施工人员并没有因为这些电缆是隐蔽工程而随意摆放,而是将槽内的每一根电缆都排列得整整齐齐并用细线绑扎牢固,甚至连拐角处都排列得井井有条,然后打上标识以区分其功能用途。这样做虽然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但却为今后设备管理单位的检修维护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他们善假于物。信号楼室内的接线工作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不少组合机柜的接线端子排上的接线端子多达数十个,一个组合机柜通常都要接五、六百根电线,每一根电线的位置和其对应的接线端子都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确焊接,否则就无法进行调试。为了保证电线与端子焊接的精确性,负责这道工序的师傅们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根据端子排上接线端子分布的不同类型分别制作了几种相应的塑料模板,采用先预排列再正式焊接的方式进行接线,确保了焊接的准确性。
他们善于攻关。针对电缆剥开后分支很细,端子连接后由于缺少支撑而下坠,易造成电缆脱落这一难题,信号专业的技术人员与工人师傅们一起讨论研究,积极开展技术攻关,采用电缆剥开后的废弃护套作为“立柱”从接口柜的上方引至地面并固定,然后将从下方引上的电缆分支固定在“立柱”上的办法,使端子与电缆分支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完全不受电缆自重的影响,既实用又美观。
他们善于创新。按照施工规范要求,信号楼室外的电缆在进入室内时需预留不小于5米的备用量。他们因地制宜大胆构思,利用不锈钢管自制了一个直径2米多的半圆型电缆架,将电缆逐根排列在上面,然后回旋进入信号楼内。巧妙的创意既满足了施工规范要求,又方便了今后的检修维护,获得了业主及设备管理单位的一致好评。
苏州站改造普速场正线工程的顺利完成提高了苏州站客运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上海、南京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苏州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