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什么时候
黄梅天就是梅雨天气。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日称为“入霉”,结束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特有的现象。6月中旬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气象上的入梅,一般是将初夏季节连续出现6-7天以上阴雨天气、且日平均气温达到22度以上的第一天为入梅日,连阴雨结束之日称为出梅日。
日历上的所谓“入梅”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是根据“干支记日法”来推算的,它是把“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入梅”的时间总是分布在6月6日至6月15日之间,“出梅”的时间在7月8日至7月19日之间。
因此,气象上黄梅天的“入梅”和日历上“入梅”在时间分布上是不一致的,但在有的年份也可能碰巧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