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古建筑,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记忆,甚至民族精神和人文思想的精髓,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辽宁省有75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其中沈阳有六处。至此,沈阳目前的“国保”单位一共16处。今日起,本报将对这16处“国保”单位及附近的古建筑逐一进行介绍,并讲述建筑背后的历史风云,呼吁社会各界对古建筑加以保护。
奉海铁路始建于1925年7月,1927年12月干支线基本完工。1929年4月随着奉天城改名沈阳而改称沈海铁路。“九一八”事变后,沈海铁路被日本掠夺,又改称“奉海铁路”。日本投降后又改为沈海铁路。奉海铁路建成时,是东北第一条用中国人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建设、管理,并完全归中国人所有的铁路。
原奉海铁路局办公楼
即现在东站站舍
奉海铁路干支线营业里程总长337.1公里,干线自奉天省城(沈阳)经海龙县至朝阳镇263.5公里;支线自梅河口至“西安县城”(今辽源)及煤矿73.6公里。原奉海铁路局办公楼,即现在沈阳东站站舍主建筑,1932年建成,至今保存完好。
木制水塔极为罕见
距主站舍大楼东约2公里处,现仍有当年多处建筑遗存,且都早于沈阳东站站舍主建筑,其中机车库两座,东库仅存四壁,西库保存较好仍在使用,东库西南不远还有一座水塔,塔身上半部外围为木制,目的是为了保温。这些建筑风格独具,是民国早期工业建筑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