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人的头顶,其实是全中国最繁忙的天空之一。每天约1700架次,每分钟约2架。全国纵贯南北、连接东西的空中交通要道,一群人为它们的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最忙碌的天空
“合肥的上空,是全国最繁忙的空中交通要道之一。每天大概有1700架次的飞行流量通过合肥上空,平均每一分钟就会有2架。这个数字,在全国排名是靠前的。”安徽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副主任丁浩打开雷达扫描信号屏幕,我们看到,一个个圆点在移动。
丁浩说,每一个小点,都是一架合肥上空的飞机。“看这个,汉莎航空公司的法兰克福到浦东的;这个,荷兰航空公司的从阿姆斯特丹到浦东的。”丁浩说,在中国,合肥恰是各条航路的一个汇聚点。南北,贯穿安徽省的是北京到厦门的京厦航路,而东西方向,则是华东到西北空中走廊的沪陕航路,也是连接日韩以及华东往返欧洲的空中走廊。
最严肃的岗位
“之所以叫空中‘管制’,就是对所有动作都要进行许可。飞行员与管制员之间,被我们称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他们既天天见面,也从不见面。每一句话都性命攸关,且容不得出错,因为没有纠错的机会。”丁浩说。
“一切工作都需要按照规矩来。”丁浩说,管制员与飞行员交流的所有用语,都必须是“标准用语,管制员说的所有话,都不能超过这本小册子。不允许自由发挥。”丁浩解释,比如,在陆空通话中,“不可以”这样的语句是禁止使用的。因为信号干扰等原因,如果一句话因为个别字受到干扰,则会被表述为有歧义的内容,例如“不可以”可能就会变成“可以”。
除了与国际航班通话采用英文外,丁浩说,目前中国民航也在全面推广英语通话,因为汉语中条件性表述很多,而英语很简单,直接“YES或NO”。
最难被理解的工作
丁浩坦言,管制工作是最难被旅客理解的。“因为空中交通管制原因,我们的航班暂时不能起飞”候机的旅客听到这样的话,总是心生恼火。“每天那么多飞机飞过合肥上空,空域资源有限,管制飞机的数量就会受到限制,一个办法就是限制飞机暂时不要起飞。”
至于天气不错但为何不能飞?丁浩说,飞机飞行的天气为“航路天气”,比如从北京到合肥的飞机因为天气原因不能起飞,但是北京和合肥的天气都还不错,其实可能是因为中途经过的地方天气的原因而受到的限制。
“常常引起乘客不能理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希望未来能够加强沟通解释。”
最高级的设备
管制人员指挥飞机的信息,来自各种雷达扫描来的信号。信号提供的精确程度,也是决定安全的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虽然合肥骆岗机场的规模、外形已显陈旧狭小,但是为其服务的空管部门的“内核”却是最强装备。
“我们现在使用的自动化设备,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安徽空管分局技术保障部主任朱军说,除合肥外,使用这种设备的中国机场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天津。
“这种自动化设备,先进之处在于其对雷达信号、飞行计划处理,准确度最高。好雷达显示会很精确;而不好的,可能飞机降下来了,屏幕上显示还在天上呢!”朱军说,到了新桥机场,这些最好设备将继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