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铁路资讯 > 北京地铁工地风险监控全覆盖

北京地铁工地风险监控全覆盖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3-05-22 19:36:21 火车票预订

    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北京上百个地铁工地的现场画面、施工进度和风险防控指标就能实时呈现。

    在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监控管理中心,监控大屏幕轮番显示各个重点作业面的画面,地下深处22台盾构机的工作参数,暗挖区段每一厘米的推进,敏感区域监测点每一毫米的地面沉降,监控人员足不出户却一清二楚。

    如此神奇的远程透视功能,来自国内首创的北京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

    从2008年10月开始,这套先进的风险防范体系陆续应用于北京各条地铁新线,成为本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速的安全屏障。

    “第432环正在掘进,431环正在拼装,刀盘千斤顶压力、注浆量一切正常!”技术人员点开14号线东段来广营站至善各庄站盾构区间的监控信息,一条波浪形的盾构施工段出现在大屏幕上,绿色区域为盾构结束的环片,蓝色区域为正在掘进的环片,粉色区域则是正在拼装的环片。盾构机每完成一个环片,就意味着向前推进了1.2米。总长1198米的来善区间,因下穿京包铁路,被列为全市地铁施工特级风险源之一。

    “盾构机已经成功穿越京包线,铁路运营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轨建公司监控管理中心主任曹伍富告诉记者:“在建线路一共18个特级风险源,有6个平安度过了风险期。”

    目前,轨建公司承担的在建地铁项目共7个,分别是6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昌平线二期、8号线二期南段、昌八联络线和西郊线,上百个工地的200多个作业面已全部纳入风险监控体系。

    地铁施工在北京繁华城区悄悄推进,隧洞穿越高楼、平房、立交桥、既有铁路和地铁等敏感区域时,都时刻面临高难度施工的风险。“完全不是装几个摄像头这么简单。”曹伍富说,工地搭建信息化管理设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整套科学严格的制度将风险降至最低。

    点开14号线安乐林站的施工监测信息,400多个沉降监测点在屏幕上密密麻麻连成一片,每个倒三角就是一个监测点,多数以正常的绿色显示,而十几个倒三角则闪烁着橙色,提示局部沉降超过目标限制的70%,需要查找原因,必要时召集专家会诊。

    在风险出现前自动预警,正是地铁施工安全推进的重要保障。

    7号线下穿5号线磁器口站的暗挖工地,监控画面显示出工人们在地下一点一点掏挖时的艰难。这是目前正在穿越的又一特级风险源,7号线隧洞与正在运营的磁器口站十字交叉,中间仅隔着0.7米至1.2米的覆土。即使进展顺利,短短25米的穿越距离也得耗去半年多的时间。“普通工地沉降指标是按厘米数,但在这个工地,沉降指标不能超过3毫米。”曹伍富透露,布设在5号线轨行区间的传感器,每半个小时就会采集一次沉降数据传送到监控平台。

    这套风险防控体系同时贯穿了地铁建设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工后检测评估的全流程。在开工前的勘察、设计阶段,就会有针对性地对施工风险进行评估,尤其特级风险源还会多次组织专家评审来确定施工方法。另外,施工推进过程中,第三方监理及专家团队流动巡视问诊,也能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并消除隐患。

    去年是北京地铁施工高峰期,这套国内领先的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实现了对10条在建线路、134座车站施工的实时监控,为四条城区新线如期开通立下了汗马功劳,并成为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吸引外地众多城市前来取经的“金字招牌”。

 


上一篇 北京地铁14号线日节电8千度
下一篇 长沙地铁郴州男子交200万保证...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