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九江长江中游特大城市建设,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提升公交服务质量,近日,九江市出台《优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安全、绿色、舒适、高效的出行服务。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此,今年九江市决定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公交线网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路权优先、用地政策等方面加强对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更好地服务中心城区建设、服务市民出行需求,建立起与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目标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节能环保、方便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根据方案,九江市至2015年底,中心城区新增公交车不少于300辆,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0标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5%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50%以上。九江市采取“统筹规划、统一经营;分区运行、三区互动;方便换乘、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不断优化发展公共交通体系。
具体工作任务,一是优化公交运行体系。为促进中心城区工业板块、工业园区以及八里湖新区的建设发展,减轻浔阳区交通压力,提高开发区、庐山区、八里湖新区的公交线网覆盖率,九江市对现有公交线网进行全面优化,实行公交线路“分区运行、三区互动”。将九江市公交线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快速公交线路。规划2020年前建设3—5条快速公交线路,实现“大九江”范围各功能区的快速连接;第二层次:主干线网。在中心城区以长虹大道、滨江路、十里大道等跨区主干道和长江路、龙开河路、前进西路等区内主干道为载体,连接各区,形成公交线网主骨架。同时调整浔阳路公交线路,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第三层次:公交支线网。主干线以外次干道和支路布设,以循环线和直达短线为主要形式。各区设立绕区环行线,连接区内主要道路,便于居民区内出行。根据四区内道路建设实际,布设部分直达短线,对上两层线网起补充作用。最终形成以四区为重心;公交线路为纽带的层次分明、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公交网络,使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八里湖新区既可实现区内公交通达,又可通过引导换乘实现跨区通行无缝对接。二是要加强场站设施建设。规划确定现有公交线路首末站用地9处,加快建设八里湖公交综合场站。按“多方联动,分头负担”原则,由浔阳区在滨江东路附近、庐山区在城东港区和十里南大道附近、开发区在城西港区分别提供20∽30亩土地,建设公交综合停车场站(首末站),以便公交线路和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三是优先保障公交路权。凡九江市具备条件的新建或改造道路,应规划公交专用道。同时在未设公交专用道的道路上,主要站点前后30米范围施划公交专用停车区,禁止社会车辆占用,保障道路畅通。四是改善市民乘车环境。市公交公司要进一步加大新型空调车更新投放力度,逐步提高空调车的使用比例。今后所有新增公交车辆应全部配置冷暖空调,公交企业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启空调。五是盘活现有存量资产。支持市公交公司积极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变现所得作为公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公交事业发展。
实施方案分五个阶段进行,5月10日∽30日为准备阶段。制定公交线网优化方案;确定交付场站建设用地;提升车辆档次,完成新增公交车车型选定和首批50辆公交车的购置;完成土地收储前期手续。5月25日∽6月30日为宣传发动阶段。6月1日∽30日为全面实施阶段,6月30日至年底为总结提高、机制保障阶段。目前,九江市成立了市优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的运作方式推进工作。浔阳区、庐山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八里湖新区等四个区和市相关部门(单位)正按照职责分工,扎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