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5月21日电 (记者邹倜然)自5月20日起,杭州公交集团在9路、38路、88路、96路、B3路、303路等10条路线上,试行 “守时服务”。不料,“守时公交”首日运营竟遭遇“半数线路难守时”的尴尬。
对于“守时线路”,公交公司推出了三条硬杠杠:始发站首末班发车做到首班不延迟,末班不提前;始发站发车间隔不超过计划间隔时间;线路首站至末站的单程行驶时间控制在计划行驶时间内(遇不可抗力除外)。
但杭州公交集团客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5月20日16时,试行的10条“守时线路”中有5条没有完全达到守时标准,大多集中在早高峰的班次。
据介绍,88路超时比较严重。该线路早高峰有23个班次,发车间隔有22个班次达标,而单程行驶时间只有5个班次达标、18个班次超时。平峰有72个班次,发车间隔全部达标,但单趟时间有15个班次没有达标。
为何“守时线路”难守时?记者体验后发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公交专用道不专用”。虽然不少公交线路都有公交专用道,但经常有社会车辆来“串门”。不少公交司机颇有抱怨,还有司机拍下了私家车在专用道堵住公交车的照片。“有一次我在公交专用道上被4辆私家车堵住,三四百米的路我等了五六个红灯!”88路的一位司机对记者说。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路堵的现状没有实质改观。公交部门坦言:“路堵也是一个不可控的原因。”一些没有专用道的线路,只能眼睁睁地堵在路上。
实际上,试行“守时公交”首日达标的5条“守时线路”,基本都是郊区的线路,路况相对较好是这些线路能达标的主要原因。
对于“守时公交”难守时的尴尬首秀,不少市民表示难以接受。家在城西的陈女士就对记者直言,“有种被忽悠了的感觉”。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如果路况没有根本改善,守时只能是空话。”市民申屠先生表示,公交公司推出“守时线路”的初衷是好的,但在杭州的路堵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就向市民做出承诺,显然有些仓促了。“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明明做不到就郑重承诺,容易损害公信力。”
不过,也有市民持鼓励态度:“敢承诺、勇推进,总还是进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