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参与过高铁可行性方案论证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帅斌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期末,长期以来制约中国铁路的运能不足问题将基本破除,此次货运改革与1998年夭折的货改已经不同。
随着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面临货运发送量的下滑趋势,开始让坐等客来的“铁老大”坐立不安,危机感由头而来。此次铁路全面启动货运改革,通过转换运输管理体制,加强货运营销机制,运用电子商务手段,优化生产作业流程,推行“一口价”等举措,必将构建物流竞争新格局。
铁路在市场化改革之前,在传统体制下,各地方铁路局没有积极性去组织货源,且运价管制紧,很难通过价格调整与公路竞争货源,并且运能紧张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破除。如今,随着既有线停运客运列车,高铁对既有线货运能力的释放,运能紧张的矛盾正在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货运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大幅释放。
以往铁路运能太紧,中长距离的运输很多是由公路来完成,但实际上,公路的优势在于中短距离的运输,路程再长,成本上升很快,对全社会来说都不经济。而铁路的优势恰恰在于中长距离的运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长距离运输铁路成本肯定比公路少,对于货主来说,具有良好的服务,加之相对较低的成本,必定会成为优先选择。
以往货运收费杂碎,环节多,不透明的收费多,名义上的货运运价偏低,但是实际上收取的总价并不见得低。现在推行“一口价”,由货运营销公司一次性标价,一次性收取,这样的定价方式方便货主,且中间各个环节对货主的刁难没有了,对于货主而言,需支付的运费一目了然,也不怕存在“节外生枝”。
曾经的“铁老大”在常人眼中,不愁没有货,对货主来说有时还有求于铁路,那些坐等客来、愿来不来的态度随着公路网的发展,铁路具备的优势已消失怠尽。现在铁路已加强营销机构职能,强化营销队伍,进厂矿、找货主,本着走出去的战略,使货运营销工作更快捷高效,更贴近市场。
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需求会越来越大,但运输成本越来越高的现实,也让货主们怨声载道。铁路大力推行货改,是对整个物流运输的利好消息,必将更加实惠于货主。但对铁路来说,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还需付出艰辛努力,特别是在服务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仍需大力提升,在货运组织和服务方面需要持之以恒。(作者系评论员雷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