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铁路资讯 > 青藏铁路公司那仁养路工区工长方圣泉写真

青藏铁路公司那仁养路工区工长方圣泉写真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3-05-19 10:01:58 火车票预订

那仁6年,春天的风沙、冬日的大雪及夏日钢轨灼热的刺激,使他本来清澈的眼睛变得稍一见风就流泪……

那仁6年,日夜操劳和超负荷的身体透支,使他六年间掉了二十多斤肉……

那仁6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使这个45岁的中年人患上了失眠症,夜夜伴着草原的风辗转难眠……

他的付出和代价,换来的是那仁工区这个原来在全段排名倒数的工区,逐渐成为青藏铁路公司的标杆工区,成为西宁工务段管辖1300多公里养护站线的一面旗帜。

他的名字叫方圣泉。

2006年9月8日,方圣泉从海石湾工区调至那仁工区任工长,刚上任的第二天,工区的职工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早晨八点,当他站在院子里,准备安排一天的工作时,却没有一个职工起床。他挨门挨户叫了两三遍,大家才磨磨蹭蹭地爬起来。到了施工现场,他拿起工具就干活,可工区的人没有一个响应的,有的抽着烟看着他干,有的相互聊天说笑,还有的甚至冷嘲热讽:工区连续换了十几个工长,干不上一年就走了,他来了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烧了事。

方圣泉压着心中的火气,平静地对大伙说,既然你们这样看,我只要在工区一天,这把火就一直烧着,直到把工区变个样为止。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摸底,工区的情况远比他看到的要严重得多。

工作环境艰苦:这里海拔3200多米,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春秋两季狂风呼啸,漫天黄沙;生活条件艰苦:原工区11个人住在孤零零的小院里,周围没有任何社会依托,有一台电视机还不稳定,业余生活相当枯燥。更让职工有怨气的是食堂伙食差,往往是早上两个馍馍一勺菜,晚上一勺菜两个馍馍,冬天职工们每天要从早上九点一直干到下午四点多,消耗特别大。

艰苦的环境,使多数职工都不安心在这里工作,工区11个人有4个长期休病假,还有1个不打招呼不请假消失了一个多月,谁都不知道上哪里去了。更让职工不安心的是,几乎月月都拿不全段里的考核工资,久而久之,工区逐渐形成了一个“怪圈”——越是拿不上工资越不好好干,越不好好干越是拿不上工资。这种现象导致职工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上班消极怠工,下班拼命喝酒,有时甚至从头天晚上喝到第二天凌晨,早上坐拖拉机去现场时酒还没醒……

压力,重重的压力,落在这位新上任的共产党员身上。

在方圣泉看来,尽管职工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本质是好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引领,如何以真挚的情感去打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只要自己带好头,工区落后的面貌是能够改变的。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主要做了五件事。其一,改变小环境。他说,海拔我们改变不了,气候我们改变不了,但自己的"窝"可以改变。针对工区院子里脏乱差的实际,用煤渣填平路面和积水坑,把宿舍黑黄的墙壁重新粉刷,将杂乱的废弃物规放整齐,使职工上班不管工作有多累,回到院里有一种家的感觉;其二,抓好伙食,采用外部争取和内部调节的办法,逐步将原来的每餐一个菜增加到上午四个菜、晚上六个菜;其三,工区内部下达"禁酒令"(青藏铁路公司的禁酒令是今年才开始实行的),除节假日和特殊情况可以少喝外,其余时间一律不许喝酒;其四,让利于职工,尽管他在工区操心最多、干活最多、技术最好,但在每月评考核工资时,他都把自己列为中下档,和高档相差100多元;其五,逐个找职工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关心他们的疾苦,将他们的心慢慢暖化。

记者在采访中,捕捉到方圣泉谈心的一个细节:辛印宽是和方圣泉同一天参加工作的老职工,当时,方圣泉的基本工资比他多160多元。方问:我俩同一天入路(铁路),你的工资为啥比我少这么多?辛答:"活没干好呗"。方又问,你参加工作20多年,拿过一次荣誉证书没有?辛答:"没有"。方说,你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你工资上不去,怎样赡养父母?工作上不去,怎样向儿女交代?辛印宽想了几个晚上,觉得是这个理。他主动找到方圣泉说,今后你怎么干,我就跟着你怎么干。

通过一年多的沟通磨合,工区职工的气顺了,心齐了,工作上积极了。2008年工区第一次被评为段里的先进班组,2009年至2012年,先后成为段、公司标杆班组。2011年全段各工区平均拿到考核工资1500元,那仁工区平均拿到2900元,较其他工区高出近一倍。

上一篇 闽南多地暴雨 厦门紧急疏散368人
下一篇 列车暂未受暴雨影响南铁在部分路...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