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为什么会下雨
在一些学者看来,地震本身就和旱涝息息相关。 长期从事地震对旱涝影响研究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解释说,地球覆盖着厚约100公里的岩石圈,岩石圈的内部布满裂隙,积蓄着空气、水等流体,其中气体的总量达到大气圈中气体总量的10%~15%。这些流体并非静止不动,流体上升时,会给天气带来影响。 同时,地震的发生,特别是板内地震的发生,是岩石圈与地幔之间的“壳幔边界”产生一种强烈上升运动造成的。这种上升运动被地学界称为“底辟作用”,这是公认的爆发板内地震的根本原因。“底辟作用”必然会影响岩石圈内流体的上升运动,导致震后两三天内,震中数百公里出现大范围降雨。
为什么地震之后会下雨
由于地震是空中的粉尘数量大增,加上地磁地壳中金属矿物的加热影响使地面水份快速蒸发,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前应该有一段闷热的天气,而地震发生后地面和地下能量大面积释放加速了天空水气的饱和度,同时巨大的能量使这部分水气上升速度和高度大增而进入高空低温区域,这些水气和粉尘就凝结为水或冰散落下来,这就是地震后形成下雨的原因。同样的原理大型森林火灾也最终会以暴雨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