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研究讨论机场搬迁工作,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新机场最终地点还未确定,但首府机场搬迁早已引起了方方面面的连锁反应,机场迁址将给呼和浩特市带来哪些影响?近日,我们进行了调查。
新机场交通状况最受关注
4月末,呼和浩特市民黄鑫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称自治区政府研究呼和浩特机场迁建工作。这一消息引起了黄鑫的高度关注。他介绍:“早就听说机场要搬迁了,看来近期真要有所动作了。我是做销售的,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机场的便利性对我很重要。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虽然机场距离市区较远,但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十分方便。而从呼和浩特市区到机场只能选择坐大巴或者打车。现在,去机场打车就很不方便,出租车司机不打表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迁到周边旗县,那么到机场的费用和时间是不是就更多了?”
5月6-14日,我们对在呼和浩特机场即将乘机的40名乘客进行了随机采访。多数乘客表示十分关注机场搬迁工作。26名本地乘客希望新机场的选址能在交通便利的位置,并且新机场能方便打车。14名外地乘客希望新机场能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直达市区和旅游景区,并且周边能尽快建起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
据调查了解到,目前乘客到达呼和浩特机场的方式为自驾车、出租车、机场大巴。而到达机场的公交专线路仅有97路公交车。大部分乘客觉得目前到机场的公共交通并不是很便捷,因此多数乘客希望新机场建设的同时能规划相应的公共交通线路。
内蒙古航空枢纽变迁史
呼和浩特机场是内蒙古自治区航空运输枢纽,位于呼和浩特市东14.3公里处,建成于1958年10月1日。1991年12月1日,该机场成为航空口岸机场,并于1992年3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
随着航空业务量的增加,机场建成后到2005年,曾进行过3次扩建。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每次扩建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小规模的修修补补。2000年,机场第三次扩建,是按照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510人次设计的。然而,随时内蒙古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到2005年,机场已经不能满足运输生产的需要,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现象。
奥运会前夕,呼和浩特机场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都机场主备降场之一,因此2005年机场进行了又一轮大规模扩建。此次扩建后,呼和浩特机场的飞行区达到4E级,可供波音747型等大型飞机起降,同时保证空中客车A380飞机备降,站坪总面积达到37.4万平方米,可供32架飞机同时停放。目前,呼和浩特机场可以满足高峰时刻900人次/小时,年吞吐旅客量为300万人次。2012年,呼和浩特机场共运送旅客5435287人次,保障运输航班55548架次,日均旅客吞吐量14891人次,日均货邮行155.1吨。
随着城市发展,呼和浩特机场与周边地区规划的矛盾不断凸显,迁址的呼声一直不断。2012年10月2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第7次党政联席会议,同意呼和浩特机场迁建。至此,关于机场迁建的讨论,终于尘埃落定。2012年11月8日,呼和浩特市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机场搬迁后对首府城市规划的影响及城东未来规划思路、轨道交通规划编制进展情况相关事宜。机场迁建工作提上了政府工作议程。今年4月25日,呼和浩特机场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机场迁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选址引发致富梦
5月初,在呼和浩特市工作的王青,利用周末回到了4年没回过的老家——和林县舍必崖乡河头村看了看。她此行的目的是想打听一下,最近有没有村干部来问征地的事情。年前,王青听老家来的人说,最近传言新机场要建在和林,而河头村也在征地范围内。虽然没有任何来自政府部门的消息验证这一传闻,但是,王青还是兴奋不已。因为王青的父母户口仍在村里,村里还有他们的耕地。最近,王青也考虑将户口从学校的集体户迁回和林,“没准征地能征到我们家,到时候,说不定咱也就成了‘富二代’了呢!”王青半说。
最近,百度和林吧里,对新机场是否落户和林的讨论一直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据调查发现,虽然新机场的选址还未最终公布,但关于新机场位置的猜测早就流传开了。最初,民间猜测,选址应该在托县和和林县之间,而现在呼声最高的则是和林县。因此,舍必崖乡、新营子镇等传言将征地的地区,如今炙手可热。不仅当地村民开始做起了致富梦,不少外地人也打算在此投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甚至以“毗邻新机场”为卖点,打起了广告宣传。
带来城市格局新变化
虽然新机场选址尚未最终公布,机场搬迁带来的首府城市布局的变化却是可以确定的。
2013年首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首府将全力打造4个“100平方公里”功能区,其中有两项就与机场迁址密切相关。报告称,呼和浩特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将在城市东部释放100平方公里发展新空间,作为今后新区建设的主战场。
呼和浩特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界人士介绍,十二五期间,首府将实施“东优、南拓、西联、中兴”发展战略,将主城按照三个板块进行改造和建设。其中,东二环以东板块,被定位为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城区。自治区和全市行政机关、企业总部、“一街五区”都集中于此。城市东部新区的打造,将决定呼和浩特未来建成一座什么样的城市,集中体现呼和浩特市的风格、灵魂、主题。因此,这块区域具有很大的升值开发潜力。以前,由于机场原因,这块区域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机场的迁址,将在城市东部释放一块升值潜力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新机场建设也将带动当地开发建设步伐。另一个“100平方公里”是以新机场为中心,规划10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呼和浩市将依托新机场建设和铁路、公路交通网,在新机场周边规划10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发展保税物流、第三方物流、先进制造业等空港经济,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新平台和有力保障。
新址仍未最终确定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处工作人员:由于机场搬迁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因此需要一个较长的决策过程。特别是新机场场址选择,要结合城市规划、气象条件、净空条件、空域条件、电磁环境、水文环境、地势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此外还要考虑交通、生活、供水、供电、供油等配套设施等,最终还要征得军方的同意,才能上报国家审批确定。
目前,呼和浩特市政府已委托设计单位初步选定了5个备选场址,待空军出具意见后,还要经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初审并报民航总局批准才能确定场址最终位置。因此,机场场址具体的建设地点只有待民航局批准后才能明确。
选址涉及诸多因素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1997年12月颁布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选址规定》,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应符合的基本要求包括:符合民用机场总体布局规划;机场净空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空域条件能够满足机场安全运行要求;场地能够满足机场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需要;地质状况清楚、稳定,地形、地貌较简单;尽可能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经协调,能够解决与邻近机场运行的矛盾;供油设施具备建设条件;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道路、排水等公用设施具备建设条件,经济合理;占用良田耕地少,拆迁量较小;与城市距离适中,机场运行和发展与城市规划协调等。
民用机场选址的三个阶段为:预选。由机场所在地的省民用航空管理局,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和组织经民航总局认可资质的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按照机场场址的基本条件预选三个以上机场场址,提出场址预选报告书后,报机场所在地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初审。民航地区管理局收到场址预选报告书后,会同有关单位对预选方案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报送民航总局;审核。民航总局收到初审意见后,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场址报告书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小来说说】
首府新机场的选址,最近是热门话题。有人关注选址会不会距离城区太远,有人关心交通是否方便,有人惦记自家的地是否在征地范围内,有人考虑能否沾沾新机场的光……机场未动,消息先行,影响已经显现。
小来认为,新机场选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涉及到多个领域,地质、气象、林业、环保、地震、文物、水土保持、旅游、航油等等,具有时间跨度长、资料量大、整理复杂的特点,所以要反复论证,慎之又慎。
新机场的选址目前仍悬而未决,但我们相信,政府部门会向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址的确定也许会在一些人的意料之外,但其助力经济、方便出行、符合城市发展的目的却一定是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