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在北京丰台区开幕。据北京市气象局针对园博区的精细化预报显示,开幕当日天气晴转多云,最高气温30℃,北转南风,风力2、3级转4级,气象条件适宜游园。这只是北京市气象局为园博会提供的众多精细化气象服务的一种。北京市气象局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借鉴2008年奥运会气象服务的经验,将在园博会举行的半年时间里,从决策、专项、公众三方面着手,提供20多种精细服务产品以更好地服务园博会组织方和参观游客。
5月16日上午,园博园永定宝鼎揭幕仪式在北京园博园3号门区主展馆举行。
5月18日气温适中风力不大 适宜游园
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在丰台开幕。北京市气象局已对开幕式天气进行精细化预报,17日16时预报显示,开幕当日天气晴转多云,最高气温30℃,北转南风,风力2、3级转4级,气象条件不会让游客感到特别炎热,气象条件适宜游园。
由于园博园内较为空旷,中午前后开始南风较大,建议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风防火工作。此外,由于气温较高,防晒工作也不容忽视,建议准备参加开幕式的游客准备好遮阳伞、墨镜等防晒用品。
借鉴北京奥运会气象服务经验 提供20多种服务产品
从园博会选址、施工阶段开始,气象工作者已参与到筹备当中。北京、丰台两级气象部门成立园博会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分析丰台区气候背景,协助筹委会将园博会开园日期定在2013年5月18日。从那以后,园博会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和筹委会的沟通交流从未中断:服务需求调研、园区树木养护、建筑物防雷审核……不知不觉中,气象人成为了园区中活跃的一份子。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决策、专项、公众等3项服务任务浮出水面,20多种精细服务产品随之确定;外联、预报服务、现场服务、探测与信息保障4个团队相继成立。园博会气象服务全面铺开。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说,奥运会服务经验也被借鉴运用到此次服务中:园区灾害风险评估早早展开,暴雨、雷电、高温、冰雹等8种易发灾害风险已经评估完毕;北京市气象局短时临近交互系统被完整移植到园博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上;人性化的气象服务方式渗透到园博会气象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曲晓波告诉,如今,为园博会气象服务而特别设立的三层组织机构已经形成:北京市气象台作为坚强后盾,提供预报技术支撑,进行决策服务,并派遣一名领班预报员到园区现场提供技术支援;由丰台区气象局组建的园博会气象服务中心针对园区运营管理层进行服务;园博会气象台则负责测园区实况、发布滚动预报。
从丰台区气象局局长杨玉华口中得知,选址在园区内部、永定河畔的气象台已经基本建成,局里的小伙子们正忙着调试仪器设备,只等着在园博会上“大干一场”。
园博会时间跨度长达半年,经历夏、秋、冬三季。这意味着气象部门将要面临应对三个季节多种气象灾害的“长征”。气象部门通过走访调研、分析资料,将8种主要气象灾害一一破解,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将致灾风险降到最低。
6月至8月是北京暴雨高发期,恰逢游园高峰;雷电地闪密度大,区域人口分布密集,电子设备等易受雷击物体分布较多,雷电灾害风险偏高;丰台区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北京高温最危险区域,需做好防暑工作;11月大风出现概率较大,需注意防范……
注意到,在园博会气象服务保障方案中,主要气象灾害详细风险评估、风险源、影响形式、对象,一应俱全。详尽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帮助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避开风险点,而据此制定的应急预案则将使防灾减灾应急工作有据可依,井然有序。
除面临多种气象灾害的挑战外,气象部门还同时需要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决策层关注开幕式气象保障服务和可能影响园博会安全运营的天气;运营层关注灾害性天气对展出和园内植物的影响、高影响天气对交通、客流量、商品销售的影响;游客关注天气变化对户外活动的影响。而面对园林展览的特殊需求,北京市气象局还联合市园林局共同开发了园林气象指数,对某类型天气对特定植物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园博园面积达267公顷,且东西向狭长。如何在这样大的面积上提供有效气象服务,成为气象部门面临的一大考验。
气象部门通过与运营方沟通协调,每隔两个小时,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会通过园博园内大喇叭响彻整个园区。除此之外,气象部门在园博园气象台附近专门建起大型彩色电子显示屏,并利用起了园区内其他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园区气象及环境监测实况、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以及各类游园、生活气象指数。
当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气象部门将以短信方式提前进行预警。为了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及时接收到预警信息,气象部门采用了分区域发布技术:即任何一部在园区范围内的手机,都将被列入发布范围,自动接收预警信息。
此外,园博会官方网站开设了气象服务专栏,它藏身于网站首页“预备出发--天气查询”这个链接内。园区当日天气预报、未来五天天气预报,周边地区天气情况,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各类旅游指数,气象科普小知识一览无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