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天刚蒙蒙亮,火文君经过两趟公交车换乘辗转一个多小时,来到昆明工务段的雨情监测室,听完上一班的同事交待关键信息和注意事项后,就立即上岗,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这位80末的独生女,现在是昆明铁路局昆明工务段的一名正式职工。她笑着说:“我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我是正宗的‘铁二代’。”
27岁的火文君出生于一个普通的铁路家庭,母亲是家属,父亲是一名铁路职工。两年前,当她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时,许多企业向她和同学们伸出了橄榄枝,但她却义无反顾选择来到铁路。因为,干了一辈子工务的父亲告诉她:铁路也需要你们这样的大学生。
昆明工务段是设备维护单位,负责昆明枢纽地区,整条南昆线,以及部分成昆、沪昆线路的养护和维修。
进入单位后,火文君当过实习生,干过线路工,是雨情室的一名值班员,负责掌握管内的降雨情况以及接受每天来自全段92个班组的雨情和隐患排查方面的信息。她的工作需要24小时值班。
电子显示屏上的数据每一秒钟都在发生着变化,火文君说,这些数据是管内每个工区的降雨量,如果正在降雨,数值就会发生变化,当雨量到达限度值时,雨量计就会报警,他们就要立即打电话通知相应的工区出巡,以免由于降雨影响列车安全运行。
“这几天不怎么忙,最忙的时候是雨季,要随时盯着每个工区的雨量变化,不停的打电话接电话,有时候水都顾不上喝。”火文君说,现在他们正在为防洪期做准备,“大战即将开始”。
节日不能休息,火文君说,她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小时候过节,我爹经常不在家,因为要值班。等到我工作了,慢慢的感受到了这份责任,我的工作很重要,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同样是80后的段力也是一名“铁二代”,与火文君不同,他的岗位是在最“前线”,与钢轨“亲密接触”的养路工。
26岁的段力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建筑工程管理专业,2010年工作的他现在已经成为了工区的班长。无论是日常维护,还是配合施工,计划分工,还是安全卡控,他都游刃有余。
“刚来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也不太喜欢这个工作,就是图它稳定,但是慢慢的就发现,它关系到火车的安全运行,责任重大。”段力说。
凭借着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超强的学习能力,段力迅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成为同批工作大学生中的佼佼者。
节日里,对于别人是休息,而对于段力却是最忙的时候,尤其是临近防洪期,线路维护、保养、检查的任务更加繁重,已经一个月没休息的段力仍然精力充沛,2011年底刚刚考取线路工高级技能等级的他充满动力,“虽然过节不能休息,防洪期任务也重,但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考取技师,以后成为全段、全局甚至全路的技术能手。”
“我们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更没有靠山,但是我们有知识,更有理想和追求,不管是大理想还是小心愿,总能够用我们的双手创出一片天。”一些80后的“铁二代”告诉笔者:“也许‘铁二代’不如其他的二代名词听着光鲜,而且需要忙忙碌碌讨生活,但我们是快乐的忙碌着。”(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