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总公司一季度收报亏损68.8 亿,亏损幅度超出市场预期(5月9日腾讯财经网)。铁总亏损近70亿的消息一经报道,铁路现金流吃紧、运量下滑等诸多不利因素也随之涌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职工和投资者的信心。面对亏损超预期的局面,笔者想说,让我们先HOLD住,仔细分析报表后再作评论。
先来看看是不是经营上出了问题?据腾讯财经网报道,一季度全路完成货运发送量99,074 万吨,同比下降1.2%;客运完成发送量49,655 万人次,同比增长9.3%;整体运输状况基本符合预期。也就是说,铁路的运营是正常的。
那么,铁路亏损超出预期的原因是什么?据腾讯财经网的报道,成本支出高速增长是亏损的主要原因:1、人工成本每年将继续增长10—15%,一季度增加大约30 亿以上;2、折旧将继续增加。每年将有几千亿的固定资产转固,即新建铁路投入运营,固定资产及其折旧将继续快速;3、运营成本继续快速增长,除了价格因素外,新建铁路不断投入运营,尤其每年大约3000 公里高铁投入运营,运营成本将持续攀升。这些原因都是现阶段的客观原因,是历史遗留的同时也是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没有新增异常原因,无需大惊下怪,更无需慌乱。
另外,说到铁路亏损,笔者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作为公益性色彩浓重的铁路,近几年的建设资金大部分都是来自银行贷款,高昂的利息与较低的运价极不相衬。目前,铁路运营分业务看,货运微利、普科亏损、高铁亏损最大:1、在货运价格连续两次涨价后,货运业务才达到了基本是微利状态,包括农产品和西部线路运输公益性货运;2、普通客运价格基准16年没有调整过,其亏损水平在逐年扩大;3、高铁(除了京沪等个别线路)在投入初期都是亏损状态,并且亏损时间跨度一般超过3年,所以全路来看,高铁投产高峰期还没有完成,整体高铁的亏损额还在继续扩大。肩上背着政企不分时期遗留下来的沉重的银行利息,还得保持公益性,难怪铁总盈利能力会大打折扣。
找到了亏损的原因,也就找到了破解铁路亏损的药方。1、加快实质性的政企分开进程,国家应承担起铁路建设的公益部分投资。2、铁路不是暴利行业,建设成本大,获得收益时间周期长,不能为了扩张过度使用银行贷款,而应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吸引民间投资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降低资金压力。3、进行价格改革。该涨价的涨价,该降价的降价,具体来说:大部分货运类别价格市场化,普通客运价格弥补亏损(国家补贴或涨价),高铁可以打折扣等灵活定价以扩大客座率。
我们看到,面对亏损,铁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一是从货运组织改革入手,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变等货上门为上门揽货,优化运输组织,千方百计增量提效;二是铁总敞开大门,通过发行中期债券,欢迎民间资本进入;三是铁路系统加强了形势任务宣讲,对于战胜困难,铁路职工信心十足。
有信心才有未来,有信心就有希望。在铁路发展遇到暂时性困难的时刻,让我们坚定信心,共同拼搏,共同守望。我们坚信,雾霾终将过去,幸福的日子一定会来。祝愿铁总早日迎来扭亏为盈的日子。
(田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