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天气资讯 >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五年跨越硕果累累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五年跨越硕果累累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3-05-12 02:38:32 火车票预订

   这个5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从初创到发展已历经五个年头。五年来,该中心围绕中国气象局党组战略部署,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革与业务“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推进气象服务业务建设,推动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建设,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明确方向 勇敢一跃

  2008年,收藏了汶川特大地震的悲怆与感动,记录了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的欢呼与振奋,也留下了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诞生之初“青涩”的服务记忆。

  该中心联合本报创办《奥运天气资讯》,首开奥运气象服务报纸的先例。从奥运火炬传递到奥运场馆天气预报,让国人第一次感受气象服务的无微不至。

  同年7月28日,在某网诞生之时,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打出“第一时间,权威发布”的口号。针对强悍台风、华北暴雪、西北沙尘等预警信息,针对中秋赏月、长假出游、红叶烂漫等天气网专题,让国人体验到气象服务的无所不在。

  “在成立之初,中心承担了国家级公共气象信息收集、产品加工、制作等服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某网、某网等公共气象服务门户网站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气象科普宣传及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等业务服务工作。”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说。

  秉承理念 建立体系

  五年来,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秉承“需求牵引,服务引领”的发展理念,坚持探索者的勇气,摸着石头过河,从无到有,建成国家级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我们建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气象服务网站,直接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各部委主要领导及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建立国家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创建中国气象局重大天气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与媒体的信息发布联动机制。”孙健说。

  2008年12月26日,由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建立的气象服务热线正式开通。同时,该中心组织完成31个省级气象服务热线的建设工作,实现“统一号码、统一平台、全国联网、资源共享”,建成“一地呼入、全国咨询”的集约化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本地化服务。

  作为该中心打造的公共气象服务品牌,中国天气通是国内首款具备气象预警信息推送功能的手机气象服务客户端,已覆盖所有主流智能手机平台,实现了电视、电脑、手机的“三屏”全覆盖。中国天气通在广东、河北、江苏、吉林、河南、辽宁等省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目前,已上线246种本地化、个性化、精细化的特色气象服务产品。

  与此同时,该中心还初步建立了新能源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服务评价业务体系。在水文地质灾害、交通旅游、农村信息服务等专业领域的气象服务深入推进。目前,国家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技术系统架构基本形成,气象服务的技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面向需求 专业服务

  如今,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五年来,某网与各省气象局共同打造了31个天气网省级站和1个特区站。某网微博荣获央视网“2012年最有影响力政务微博”称号,粉丝数已达141万。

  2012年5月,该中心联合国家旅游局共同建设中国旅游天气网,提供全方位、多角度、集约化的网络旅游气象服务,最大日访问量达378万页。

  经过五年的发展,该中心在专业气象服务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进一步强化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天气等专业气象保障服务,在森林防扑火、旱区降水影响评估、强降水次生灾害气象预警、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域水文气象服务等重大应急保障任务中,精细化的专业气象预报服务屡立新功。”孙健说,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西安世园会、春运及重要节假日的专项气象服务中,多种专业气象预报产品也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业气象服务还不断向行业用户深入。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向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保险、平安保险等单位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与中国人寿保险灾害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气象风险保险技术研究;向中石油、中石化提供专业服务,保证西气东送和川气东输项目顺利实施。

  “气象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社会进步需求无限。运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气象科技,牵手物联网、云计算、移动宽带、智能终端,释放服务的无限能量,展现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满满爱心,给人们带去全新生活,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孙健道出了公服人的心声。


上一篇 华北黄淮江淮迎来升温...
下一篇 小猫抢道飞机改飞南昌...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