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山东频道5月10日电今年以来,济南西机务段通过深入调研的形式掌握“下情”,利用“六个为什么”大讨论深挖安全管理“实情”上存在的不足,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杜绝了责任D类及以上行车事故,在济南铁路局逐级负责制考核中连续四个月被评为一类单位。
深入现场一线 掌握“下情”“实情”
该段区点多线长面广,13个车间、200个班组分布在淄博、兖州、临沂、济西、日照、莱芜等地区,安全管理跨度大、难度高,如何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摆在了全段面前。“只有深入现场找准制约安全发展的症结,在安全管理上制定针对性地整改措施,实现由段到班组的有效穿透力,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段长王慧林指出了全段安全管理的整体思路。
形成这一共识后,今年伊始他们制定了深入调研、包保驻点的长效机制。临沂地区劳保用品数量不足、容易产生作业防护问题,兖州北整备场上水管路冬季容易冻结……这个段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定期调研写实的形式到车间、进科室,了解到这些关乎安全生产的问题,他们立即汇总并下发通报,责成相关部门限期解决。通过跟车添乘到胶济、东风等线路,发现个别机车乘务员趟车作业与新《铁路机车操作规则》存有差距等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分析出指导组直至车间层面存在的管理不到位的隐性“实情”,逐渐显现出来。
搭建互动平台 破解“实情”难点
在管理上存在着“低标准、一般化、慢半拍”的隐性“实情”就是主要风险源。如何消除这一主要风险源?
“为什么职工会有不良作业习惯?为什么管理人员标准落实不力?”21场次300多人参加、发表体会文章30篇的“六个为什么”大讨论,为全段各级管理人员搭建起了互动平台,“晒”出了管理上的“实情”难点。在互动平台记录薄上,显示着颇多的收获:“为什么我们不能消灭事故?”莱芜运用车间从思想深处分析了“重结果管理、轻过程控制”的问题,并制定了管理人员带着问题进行写实的措施;济南西整备车间对管理中存在的“四怕”问题,量化了干部对关键环节进行检查的次数和质量;兖州北整备车间结合自身现场作业情况把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分为认知型、过失型无意违章等五种行为,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以解决,是对“为什么职工会有不良作业习惯?”的最好回答。
通过大讨论这个互动平台,使各级管理人员不回避矛盾、勇于剖析自己,对出现的管理问题认账服气,针对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实现管理上的闭环。
全员共同“织网” 防控安全风险
“从上班骑摩托车戴头盔,到进道岔岗点进行保养必须下好防护,再到下班必须关闭电源开关,我们根据自己的岗位制定了这个风险防控表。”临沂整备车间整备工赵杰,指着在醒目位置张贴的安全风险防控流程表。据了解,像这样的防控表已在全段各岗位实现了全覆盖。
“这个‘防控网’是经过优化整合后形成的,风险点在‘网上’一览无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该段安全科长姜敏介绍着他们的安全管理经,脸上透着自信的背后,是源于把岗位风险进行细化、分解再整合的科学举措;是把安全大检查做细、做实的具体体现。
在全员“织网”同时,这个段还充分利用LKJ日勤分析、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把机车运用、检修、整备等动态作业环节的现场情况达到可视化。“班前杜绝饮酒、机车运行参数双确认”等关键作业项点成为重点检索、监控的对象,它们像一条条“红线”,让职工在作业时不能存有一点侥幸心理。一旦“撞线”,不但受到考核还将成为一面视频“镜子”,让周围职工“照镜子、正衣冠”,接受教训、防范“撞线”。
据统计显示,一季度该段机车乘务员标准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防止行车事故受到奖励的人数由去年同期13人次增加到40人次。其中,党员乘务员占到大部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展示。这是该段党委充分运用“讲赞寻”成果,建立起人人参与的“乘务员趟车思想政治工作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进机班、到岗点,幅射外线、落到人头。
“机务的工作属性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不断延长安全的周期。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人心、聚合力的组织优势,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该段李忠富向全段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