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自建区以来,各届区委、区政府紧紧把握城区性质,把园林绿化建设摆在城市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位置来抓,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构筑了以城区道路绿化为网络、庭院小区绿化为基础、城区公共绿化为重点、环城大环境绿化为依托的城乡结合绿化生态体系,为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不断改善了居民休憩的环境。
近几年来,武陵源区为加快城镇化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以严格执行规划,把规划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为准则。按照“园在城中,城在园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要求,结合“鸢、古、绿、河、山”的城市总体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城区绿化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围绕“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率先建成世界旅游精品”的战略目标,从绿化、亮化、美化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入手,遵循“生态化、地方化、精品化”的方针。按照“六组团、三片区、六溪”组合城市的要求,充分做到“显山露水”,建设“最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重点打造我区世界旅游精品城市形象。目前武陵源区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132.7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9.95公顷,单位附属绿地41.77公顷,居住区绿地3.66公顷,风景林地26.30公顷,防护绿地24.26公顷,道路绿地6.84公顷,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53.2%,绿地率达41.49%,人均绿化面积12.74㎡/人,远远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的绿化标准。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创建园林城市,大力开展了城区主次干道道路绿化建设,提升道路绿化普及率,加大了道路绿化建设力度。现已完成军邸路、桂花路、玉泉路、未央路、白鹭路、宝峰路、张青公路、武陵路中西段等主次干道的绿化带建设,栽植了大量乔木、灌木,基本形成“一街一景”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拆围透绿”,拆除临街封闭围墙和有碍观瞻的低矮店面及其它违章建(构)筑物,拓展城市空间,营造“城在林中、街在绿中、屋在景中、人在花中”的美丽景象。严格按照《城市绿地系统编制纲要(试行)》,《公园设计规划规范》等规范要求,认真贯彻绿化与规划、建设、竣工三同步原则,实行绿线绿章审批、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批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绿化施工过程中,深入工地进行指导,及时调整绿化树种、色彩、位置,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乔灌木栽培。目前,一批大规模、功能全、品位高的公益性绿化工程已相继建成,营造出良好植物景观效果。持续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活动,引导城区绿化深入发展,庭院、小区绿化达标率逐年提高。现已有42家园林创建单位实现绿化达标,绿化达标率49%,其中市级园林式单位26家,省级园林式单位12家,市级园林式小区4家。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城区绿地生态系统已初具规模。
武陵源城区绿化建设已逐步由“重建设轻绿化”向“建管并重”方向转变,由“单一绿化”向“全方位精品绿化”方向转变,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园林绿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效管理维护,重点在“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为搞好绿化建设管理,该区专门成立了园林绿化公司,对公共绿地、道路绿地、行道树按三级标准进行养护,每年财政安排近百万元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养护。下一步武陵源区将继续加快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进城市主要节点和主要道路景观的建设,形成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的城市绿化景观系统。结合旧城区和新区建设,迅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率,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品质,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空间景观结构。继续坚持修建一条街道,美化、亮化、绿化、净化一片街区原则,整体推进城市街道建设,将每一条道路建成精品。科学治理和有效利用索溪河、百溪沟、插旗河,做活城市“水”文章,让城市因水而灵韵,彰显城市的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