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名称: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
指导单位:国家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中国公交信息网
支持单位: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
承办单位: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举办时间:2013年5月8~12日·深圳
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须知
为保证您在大赛活动期间顺利、愉快,便于会务组为您提供周到的服务,并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特将有关事项敬如下:
1、请按照大赛日程表(或临时通知)的时间,准时参加会议和活动,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大赛会务组联系。
2、请妥善保管好自己携带的贵重物品和会议资料。
3、凭餐券用餐,如用餐有特殊要求,请与会务组联系。
4、出席会议及参观活动,请佩带胸卡(代表证)。
5、确定返程时间需要送站的,请及时与会务组联系,以便安排送站。
中海圣廷苑酒店地址: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
怡景湾酒店:
联系人:王晓婷 手机 13520700817
会务组联系人及电话:
袁建光 13801645689 张 巍 15921776544
曹国才 13817518533
王玉琴 13816083126
第一章 大赛综述
一、大赛名称
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
二、大赛背景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下发国发(2012)22号文“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指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
为此,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中国公交信息网主办,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承办,国内28个城市33家公交企业协办,14家客车公司参赛的“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于5月8日-12日在深圳举办,以此推动国内客车节能技术,特别是混合动力、纯电动公共汽车关键技术的进步,以求达到2020年,力争公交客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届时,并有公共汽车及零部件厂商的展示。
三、大赛主题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中国公交信息网
2、承办单位: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3、协办单位: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客运集团公司、大连公交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深圳东部公共交通公司、深圳西部公共交通公司、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青岛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扬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嘉兴市公共交通公司、中山市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力能加电站有限公司、《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
4、VIP支持单位: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
5、主要支持单位: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6、支持单位: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斯佩尔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重庆綦江齿轮有限公司、上海鸿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新同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7、媒体支持单位:《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驾驶园》杂志社、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信息中心、其他媒体
五、大赛组委会(大赛领导机构)
主 任: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理事长 孙建平
常务副主任: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洪任初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永生
顾 问:原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副局长、城市公共交通学会顾问 王秀宝
副主任: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秘书长 王丰余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晏 明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技术委员会主任 冯幸福
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 智
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崔树森
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 张玉锁
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 薛兴海
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志耀
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总经理 蔡健臣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新能源客车专业委员会主任 蒋育生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 袁建光
中国公交信息网总经理 张 巍
下设:秘书处、大赛评审工作组、现场竞赛工作组、仲裁组
1、秘书处:
秘书长: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 袁建光
副秘书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桂天骄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 陈毅影
中国公交信息网总经理 张 巍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 吴同起
成员:城市公共交通学会 曹国才、金丽英、华瑞娟、王玉琴、杨晓莉
中国公交信息网编辑 卫洪亮、王丽丽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骆国伟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梁广豪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 陈光悦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 许志林
下设商务组、宣传组、财务组:
(1)商务组
组长:中国公交信息网总经理 张 巍
副组长: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学术部主任 曹国才
组员: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秘书 杨晓莉
(2)宣传组
组长: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社长 吴同起
副组长:《驾驶园》杂志社主编 路智军
深圳市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办副主任 黄海雯
组员:《驾驶园》杂志社主任编辑 刘 勇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信息中心副主任 卢 懋
中国公交信息网记者 陈 吉
(3)财务组
组长:城市公共交通学会财务 华瑞娟
副组长:城市公共交通学会财务 王玉琴
中国公交信息网会计 薛文荃
2、大赛评审工作组:
组长:城市公共交通学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冯幸福
副组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志强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资深专家、高级工程师 张炳荣
组员: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 麟
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亚光
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向 勇
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循跃
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运营部副经理 曹荣海
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杜风波
沈阳客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周宇航
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会计师 于新泉
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于 军
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部长 马晓光
南京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程镜良
南京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公交公司副总经理 江国强
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杨祖昆
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副总经理 石绍滕
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李国敏
深圳市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梁广豪
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盛宽昌
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程 刚
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 王通孝
南宁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副总经理 陈祥烨
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启杰
西安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副总经理 尹平原
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副总经理 翟献忠
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朱向军
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朱 斌
青岛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赵思嵩
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翔成
桂林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杨锦华
洛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郝 辉
客车资深专家 顾建国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 王 健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 吴同起
3、现场竞赛工作组:
组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志强
副组长:资深客车专家、高级工程师 顾建国
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原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杨永长
组员:深圳市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梁广豪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办经理 黄 艺
中国公交信息网总经理助理 丁 峰
下设:
测试及数据汇总组
组 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办经理 黄 艺
副组长: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启杰
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翔成
中国公交信息网 卫洪亮
监理工作组
组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漆维伟
副组长: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原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杨永长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学术部主任 曹国才
中国公交信息网总经理助理 丁 峰
安全保障组
组 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保部部长 何峥嵘
副组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保部主任 冷志钦
4、仲裁组
组 长:大连公交客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陶乃钧
副组长:洛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顾问 郝 辉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漆维伟
六、参赛单位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
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常隆客车有限公司
珠海市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宇星客车有限公司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七、大赛车型
主要车型为纯电动公共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公共汽车,混合动力公共汽车,考虑到柴油公共汽车在我国还占有很大比例,也列入大赛车型。具体如下:
1、12米级纯电动公共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公共汽车,混合动力公共汽车;
2、10米级纯电动、混合动力公共汽车;
3、12米级柴油公共汽车(手动和自动变速箱);
4、12米级液化天然气LNG公共汽车(手动变速箱);
注:排放要求:柴油发动机国3,LNG发动机国4;
八、大赛事项
1、大赛规则:按“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原则,根据不同类型参赛车型,分别按照车辆特点及公交运营能耗制定大赛规则,具体见附件:各类车型测试大纲,比赛结果按节能量值评定奖项和公布纯电动公共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及充电效率值等;
2、报名费用为贰万元/每辆参赛车辆;
3、比赛流程等见第四章《大赛工作安排及日程表》;
九、评选奖项
1、纯电动公共汽车金奖、银奖、铜奖、优秀节能奖;
2、插电式混合动力公共汽车金奖、银奖、铜奖、优秀节能奖;
3、混合动力公共汽车金奖、银奖、铜奖、优秀节能奖;
4、液化天然气(LNG)公共汽车(手动变速箱)金奖、银奖、铜奖、优秀节能奖;
5、特殊贡献奖:表彰为大赛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
6、贡献奖:表彰为大赛做出贡献的单位;
7、公布纯电动公共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值,并颁发证书;
8、公布纯电动公共汽车充电效率值,并颁发证书;
十、大赛工作节点
1、大赛筹备工作会议
时间:2012年12月28日
地点:深圳
2、大赛第一次工作会议:组委会成立、研究大赛车型、比赛规则等
时间:2013年1月19日
地点:深圳
3、大赛决赛
时间:2013年5月8日-5月12日
地点:深圳
4、测试及数据组汇总
时间:2013年5月11日17:00-19:00
地点:深圳怡景湾大酒店
5、公交企业领导与承办、支持单位联谊会
时间:2013年5月11日17:30-19:30
地点:深圳怡景湾大酒店
6、大赛评审工作组评审
时间:2013年5月11日20:00-21:00
地点:深圳怡景湾大酒店
7、参观客车企业及参赛客车
时间:2013年5月12日上午8:30-11:30
8、2013中国绿色公交节能峰会暨颁奖典礼
时间:2013年5月12日下午13:30-18:00
地点:深圳中海圣廷苑酒店
9、晚宴
时间:2013年5月12日下午18:00开始
地点:深圳中海圣廷苑酒店
10、返程
时间:2013年5月13日
第二章 大赛测试大纲
1、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测试
一、 总则
1、参赛公共汽车车型应具有(包括正在申报)工信部车辆产品公告;或通过国家指定的检测单位进行定型试验,准备申报上公告的纯电动公共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公共汽车 (PHEV)和油/气电混合动力公共汽车(HEV)。
2、符合国家和行业客车标准的上述试制样车也可以报名参赛,但须同时提供与定性试验项目一致的设计参数与要求。
3、参赛车辆须向组委会提交如下电子版资料:
(1)已经完成定型的车辆的《试验报告》;
(2)试制样车的《设计要求》(表格样式同定型试验报告);
(3)参赛车辆《报名表》(见附件)。
4、根据国家和行业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有关试验标准,结合城市公交运行工况和实际需求,选择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公交运行主要特征的试验路线、项目进行测试。
5、大赛按照公开、公正、合理、可操作的原则,体现行业性、权威性、指导性。展示我国纯电动、混合动力和传统燃料公共汽车技术创新与发展,展示配套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促进客车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节能与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
6、参赛车辆符合国家和行业客车标准,整车产品定型检验报告(包括符合GB7258-2012《机动车运用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专项试验报告、原厂设计标准均作为本次大赛的考评依据。
7、参赛车辆所配置的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必须是通过性能和安全试验的产品,并提供国家授权的检验机构提供的性能试验与安全检测报告。
8、强制检验认证的产品参赛企业应填写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报名表》,并详细、准确填写组委会所要求的有关技术参数;提供该车型的产品定型《检验报告》。
9、参赛公共汽车奖项评定按车身长度、动力方式、变速器类型和使用燃料划分并根据竞赛成绩排出名次。
10、对于不符合报名要求的车型,组委会有权根据大赛要求请企业补充资料或撤回报名。
二、 测试组织机构
1、大赛设立现场竞赛工作组,包括:测试工作组、监理工作组和试验数据采集汇总组,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若干工作小组归现场竞赛工作组领导。
2、大赛设指挥长、监理长负责现场工作。 同时设立成立评审工作组、仲裁组分别归指挥长、监理长领导。
3、测试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和任务,在《大赛手册》中明确。
三、 参加竞赛车辆
1、车辆长度为10~12米级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混合动力公共汽车。排放标准:柴油国III及以上,燃气国Ⅳ及以上。
2、混合动力车辆分别按插电式混合动(PHEV)、混合动力(HEV)和燃料类型(油电、气电)划分,不分技术路线(如:串联、并联、混联)和配置。
3、纯电动车不按电池充电、换电方式以及技术类型分类。
4、新车和在用车辆均由由参赛企业自己负责经调试至满足出厂状态。
5、试验车辆应配置空调并确保运行良好。其中,纯电动车以预留计量空调体统耗电量的直流电能表接线位置和DC24V工作电源。
四、 纯电动客车(EV)的测试
1.性能试验
性能试验直接采用定型试验报告的测试结果,不在现场进行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滑行性能和爬坡性能试验。
2.现场试验
1)试验前的准备
(1)客车厂应于组委会指定时间之前将参加测试车辆送达测试场地,在有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熟悉道路环境,并配合工作人员完成仪表安装等项工作。
(2)在工作人员的组织和监理人员的监督下为参赛车辆放电,具体操作方法由大赛组委会根据参赛车辆和现场条件确定。
(3)放电结束后,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记录残留电压、电量显示,然后用厂家推荐的外部充电器,或由力能公司根据厂家提供的充电协议为电池充电至SOC显示100%。如果充电仪器不能明确显示蓄电池充满,其最长充电时间为SOC示值停止增长后继续充电5分钟止。
(4)在上述充电过程中,采用组委会统一配置的直流电能计量表,并由监理人员、厂家代表监督,由数据记录人员记录充电时间、充电电流、充电电量kWhmax等数据。经有关各方签字后将复本交监理组长备案,作为评价参赛车辆能耗水平、运载能力、充电效率等的基础数据。
(5)监理人员将根据客车厂提供的动力电池参数,分别确认实际充电电量与标定电量差异情况,当偏差大于15%时则视为车辆存在技术故障,应予以排除并满足上述要求时方可参赛。
(6)为参赛车辆接驳空调系统耗能仪表和记录空调制冷水平的数字温度计。经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验收合格的车辆,统一存放指定地点,并由大赛组委会在工作人员在充电接口、车门、检修舱门(盖)、电源开关等处贴上专用封条等待进入现场测试阶段。
2)模拟公交工况的能耗与性能测试
(1)模拟公交工况的能耗与性能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参赛电动汽车在电池完全充电状态下,以指定工况运行一定行驶里程的耗电量,并以此为依据对能耗水平和相关性能做出评价。
(2)进入测试阶段的车辆在监理人员、厂家代表、数据采集人员的共同监督下启封,记录初始状态下的车内温度、SOC示值,同时确认空调系统能耗仪归零。
(3)由组委会安排监理人员、数据采集人员跟车,以充电站为起点按指定路线模拟公交工况持续运行约85公里后返回充电站。
(4)由跟车监理人员和数据采集人员记录残留电压、电量显示;测量并记录实际行驶里程;记录车空调系统电能消耗和车内温度数据。由驾驶员、监理员、数据员共同签字确认。
(5)完成数据采集的车辆,由工作人员安排用厂家推荐的外部充电器,或由力能公司根据厂家提供的充电协议为电池充电至SOC显示100%。如果充电仪器不能明确显示蓄电池充满,其最长充电时间为SOC示值停止增长后继续充电5分钟止。
(6)在上述充电过程中,采用组委会统一配置的直流电能计量表,并由监理人员、厂家代表监督,由监理人员监督并由数据记录人员记录充电时间和充电电压、电流、电量等数据。经有关各方签字后将复本交监理组长备案,并将其作为计算电量消耗率、推算一次充电最大运载能力、空调系统电能消耗、空调系统制冷效能等的评价依据。
(7)当参赛车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结束试验:
a)电池电量过低、温度过高导致系统发生安全保护时;
b)车辆出现动力系统或机械故障导致车辆不能按要求继续进行比赛时。
3.性能评价
1)整车能量消耗率
(1)开空调车公里能量消耗率C用下式计算,单位用kWh/km表示并圆整到整数。
C=E/D
式中:
C—测试工况整车能量消耗率(kWh/km);
E— 充电期间来自电网的能量(kWh);
D— 试验期间行驶总距离,单位为千米(km)。
(2)不开空调车公里能量消耗率C0用下式计算,单位用kWh/km表示并保留两位小数。
C0=(E-K)/D
式中:
C0—测试不开空调工况下整车能量消耗率(kWh/km);
K—测试过程中空调消耗的能量(kWh);
E— 充电期间来自电网的能量(kWh);
D— 试验期间行驶总距离(km)。
2)单位人·km能量消耗率
(1)开空调工况下的单位能量消耗Cr率用下式计算,用Wh/人·km表示并保留两位小数。
Cr=(C/r)*1000
式中:
Cr—开空调的单位人·km能量消耗率(Wh/人·km);
r—额定载客人数(人)
注:额定载客人数=(最大总质量-整备质量)÷70kg(圆整到整数)。
(2)不开空调单位人·km能量消耗Cr0率用下式计算,用Wh/人·km表示并保留到两位小数。
Cr0=(C0/r)*1000
式中:
Cr0—不开空调人·km单位能量消耗率(Wh/人·km);
C0—测试不开空调整车能量消耗率(kWh/km);
r—额定载客人数(人)。
一次充电最大运载能力
(1)开空调一次充电最大运载能力Tmax的推算值按下式计算:
Tmax=(kWhmax/Cr)*1000
Tmax—开空调一次充电最大运载能力(人·km);
kWhmax—一次充电最大电量(kWh);
Cr—开空调的单位能量消耗率(Wh/人·km)。
不开空调一次充电最大运载能力 Tmax0推算值按下式计算:
Tmax0=kWhmax*1000/Cr0
Tmax0—不开空调一次充电最大运载能力(人·km);
kWhmax—一次充电最大电量(kWh);
Cr0—不开空调单位人·km能量消耗率(Wh/人·km)。
4)充电效能
充电效能用单位充电时间的最大运载能力,即:每分钟充电时间所能运行的人·km为依据评价。
(1)开空调充电效能Ch用下式计算,单位用人·km/分表示并保留两位小数。
Ch=Tmax/h
式中:
Ch—开空调的充电效能(人·km/分);
Tmax—开空调一次充电最大运载能力(人·km/分);
h— 充分放电后一次充电所消耗的时间(分)。
(2)不开空调充电效能Ch0用下式计算,单位用人·km/分表示并保留两位小数。
Ch0=Tmax0/h
式中:
Ch0—不开空调的充电效能(人·km/分);
Tmax0—不开空调一次充电最大运载能力(人·km);
h— 充分放电后一次充电所消耗的时间(分)。
五、 混合动力客车(HEV)的测试
1、性能试验
性能试验直接采用定型试验报告的测试结果,不在现场进行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滑行性能和爬坡性能试验。
2、现场测试
1)测试前的准备
(1)客车厂将参加测试车辆送达测试场地,在有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熟悉道路环境,完成17km公交工况模拟路段运行后将车辆送达大赛指定地点。
(2)由厂家负责在大赛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加注燃料并连接有关计量器具。对于传统燃料汽车,在燃料加满后同意链接燃油容器并加注额定测试燃料;对于LNG汽车在指定地点按规定方法加注燃料。
(3)车辆完成准备后,由测试组委会在车门、检修盖等处贴上专用封条,等待进入能量消耗测试。
2)燃料消耗量测试
由组委会安排监理人员、数据采集人员跟车,按指定路线模拟公交工况线路进行不少于10个循环(85km)的道路试验。测试结束后,测量整个试验过程的燃料消耗量。其中,柴油用称重法或标准容器测量;LNG以充满燃料后的实际计测的燃气消耗量为依据。
3、测试评价
1)能量消耗率
整车能量消耗率HEVC用下式计算,柴油车单位用L/km标示;LNG车单位用m³/km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HEVC=FC/D
式中:
HEVC—测试工况下整车燃料消耗率(柴油,L/km;LNG, m³/km);
FC— 测试结束燃料消耗量(柴油,L;LNG,kg);
D— 行驶里程(km)。
单位人·km能量消耗
单位能量消耗HEVCr用下式计算,柴油车单位用L/人km标示;LNG车单位用m³/人km表示并保留两位小数。
HEVCr=HEVC/r
式中:
r—额定载客人数(人)。
六、 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PHEV)的测试
1、性能试验
性能试验直接采用定型试验报告的测试结果,不在现场进行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滑行性能和爬坡性能试验。
现场测试
1)测试前的准备
(1)客车厂将参加测试车辆送达测试场地,在有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熟悉道路环境,并完成公交工况模拟路段运行后将车辆送达大赛指定地点。
(2)由厂家负责在大赛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加注燃料并连接有关计量器具。对于传统燃料汽车,统一连接燃油容器并加注额定燃料;对于LNG汽车,统一在指定地点按规定方法加注燃料。
(3)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用厂家推荐的外部充电器或由力能公司根据厂家提供的充电协议标准为电池充电至SOC显示100%。如果充电仪器不能明确显示蓄电池充满,其最长充电时间为SOC示值停止增长后继续充电5分钟止。
(4)车辆完成充电后,由监理人员监督并由数据记录人员记录充电时间和充电电量等数据。经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验收合格的车辆,统一存放指定地点,并由大赛组委会在工作人员在充电接口、车门、检修盖等处贴上专用封条等待进入现场测试。
2)能量消耗测试
(1)由组委会安排监理人员、数据采集人员跟车,按指定路线模拟公交工况线路进行不少于10个循环(约85km)的道路试验。测试结束后,测量整个试验过程的燃料消耗量。其中,柴油用称重法或标准容器测量;LNG以充满燃料后的实际计测的燃气消耗量为依据。
(2)电量支出值的计量方法是:用厂家推荐的外部充电器,或由力能公司根据厂家提供的充电协议为电池充电至SOC显示100%。如果充电仪器不能明确显示蓄电池充满,其最长充电时间为SOC示值停止增长后继续充电5分钟止。同时,由监理人员监督并由数据记录人员记录充电电量,作为累计电量消耗的依据。
3.测试评价
1)能量消耗率
(1)整车能量消耗率
整车能量消耗率PHEVC用下式计算,柴油车单位用L/km标示;LNG车单位用m³/km表示并保留两位小数。
PHEVC=(E/QCT+FC)/D
式中:
PHEVCT—综合能量消耗(柴油,L/km.m;LNG,m³/km)
E— 补充充电测得的累计电量支出(kWh)
QCT— 能量换算系数(柴油=3.02kWh;LNG=2.38kWh)
FC— 测试结束燃料消耗量(柴油,L;LNG, m³)
D—行驶里程(km)
单位人·km能量消耗
单位人·km能量消耗PHEVCr用下式计算,柴油车单位用L/人·km标示;LNG车单位用m³/人·km表示并保留两位小数。
PHEVCr=PHEVC/r
式中:
r—额定载客人数(人)。
3)纯电模式能耗比例
大赛不测试外充电混合动力的纯电模式行驶里程,通过下式评价整个测试过程中纯电模式能消耗比例(%)。
纯电模式能消耗比(%)=E/QCT÷(E/QCT+FC)
七、 一般要求与规定
参赛车应提前45天向组委会提供规定的报名表,并确保参赛车辆与报名表所列车型、参数相符。
参赛车辆的整备质量(标准状态)应当符合实验报告的规定值。当实际测量结果不足试验报告载明的整备质量时,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用额外加载的方式予以调整;当实际测量结果超过试验(设计)报告载明的整备质量时,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用按超出值的2倍值为基数额外加载。此外,凡是整备质量误差超过3‰的车辆,参赛企业应以书面方式向大赛组委会说明原因,并接受大赛组委会提出的裁定意见或调整方案。
参赛车一律按额定载荷的50%加载,负载形式为装载水桶模拟载客运行。
在环境温度下,车辆轮胎气压应符合技术规定。
除试验必需的设备和车辆日常操纵部件外,应关闭车上的照明和信号装置以及附加装置。
公交模拟公交线路总长度约为85-90km,模拟公交线路测试循环8.5km/圈,每圈设5个制定公交停靠站亭,入场顺序以抽签方式确定。
每次进站停车时,由工作人员模拟乘客上车为驾驶员提供的行车路单盖章。不按规定进站停靠缺少一次签章扣3分。
模拟公交工况运行10圈(85km)规定运行时间为21分钟。累计延缓规定时间超过5分钟时扣10分;累计延缓规定时间超过10分钟取消比赛成绩。
为了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车辆途中拥塞,允许参赛车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路段合理超车。
累计扣分用于修正整车能量消耗的测试结果,计算方法为:
修正后的整车能量消耗=实际整车能量消耗(1+扣分值/1000)
试验车驾驶员由各自企业自行安排;测试监理员由大赛组委会推荐,现场抽签确定。
组委会秘书处制订统一的测试项目记录表,测试记录内容由监理人员、驾驶员、参赛厂家分别确认并签字后报专家组。
八、 试验设备和仪器
1、本次大赛所用计量器具全部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标定或认定,同时邀请该院有关专家监督数据测量的全过程。
2.主要计量器具有:数字直流电能表、计时器、温度计、量尺、数字式电子秤等。
3、企业自备充电机应随报名表提供充电设备主要规格与参数表,诸如:直流参数、系统参数、显示与通讯、产品规格等详细数据和信息。并于按组委会规定时间将充电设备和运抵大赛指定地点。
4.如需使用力能公司现有充电设备,需提供通讯协议、充电接口标准、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与参数等信息,并于大赛前指定时间与力能公司完成匹配与调试时间。
九、 测试结果的评奖规则
大赛各奖项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际测试量值及评审工作组确认进行评定,具体奖项见《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方案》。
十、 测试和评审日期、时间和地点
准备与测试日期:2013年5月9日—11日。
① 2013年5月9日前:所有参赛车辆按有关通知要求完成各项准备,具体见文件《大赛参赛客车企业技术准备工作通知》。
② 2013年5月9日上午:召开赛前工作会议;5月9日下午:参赛企业熟悉场地,试车。
③ 2013年5月10日:安装计量器具、为车辆配载、充电、填充燃料、车辆验收并封存。
④ 2013年5月11日:组织车辆分别进行模拟公交工况的现场测试。当晚,完成数据统计、汇总工作,并为大赛评审委员会提供详细数据报告,确定比赛名次和奖项。
⑤ 2013年5月12日上午:参观五洲龙、比亚迪、力能公司。
⑥ 2013年5月12日下午举行“2013中国绿色公交节能峰会”并为获奖产品颁奖。
上述时间安排若有变动,按大赛组委会《大赛手册》进行。
十一、车辆准备、停放、加油和充电
1、按大赛组委会通知要求,试验车辆在指定时间、地点报到和停放。
2、由大赛组委会安排,统一安排驾驶员熟悉比赛场地。
3、由大赛组委会安排,各参赛厂家按大赛要求进行车辆准备和调试。
4、车辆负载的装载各车一致,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装载(水桶)。
5、各参赛厂家将试验车辆向大赛办事处报到后,由大赛组委会安排,统一保管、停车封存,任何人不得再接触车辆或进行调试等作业。
6、混合动力车辆在指定的地点加注燃料,标准柴油容器的加油数量由测试员记录,各参赛企业现场签字确认。
十二、评审和发布
2013年5月12日下午,在“2013中国绿色公交节能峰会”上发布。
1、按照《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奖项评审要求》评出“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各奖项。
2、举办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发布会。
3、发布2013中国公共汽车节能大赛各项奖项。
4、向全国公交企业和有关汽车新闻媒体发布。
5、颁奖。
十三、 附则
本大纲未尽事宜将通过比赛细则加以完善。
本大纲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第三章 大赛仲裁和申诉
1.大赛组委会设立仲裁组。陶乃钧任组长,郝辉、漆维伟任副组长。其委员由各代表队领队组成。
2.仲裁组在大赛组委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3.参赛单位认为由于裁判不公正而影响竞赛成绩的,必须在该场比赛结束后30分钟内向仲裁组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诉。
4.仲裁组接到申诉后,应即时进行初步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立即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5.决定予以受理的申诉,应立即进行处理,确认原判无误,应维持原判;如确认原判有明显错误的,可以改判。
6.仲裁结果必须经超过半数以上的组员同意方为有效。
7、仲裁组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8.参赛单位提出异议流程:如果参赛单位对某个环节的裁判的记录结果存在异议,可在本人比赛结束后,向大赛仲裁组提出异议,仲裁组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处理,有必要时可调出比赛录像进行核实。如确存在错误的,给参赛单位进行成绩更正,并对发生失误的裁判员提出警告,失误超过3次的裁判员将被替换。如果裁判员存在有意偏袒、错记等行为,经核实后一律取消裁判资格。
第四章 大赛工作安排及日程表
一、车辆竞赛工作
节能大赛指挥部设在深圳市龙岗区大运中心充电站办公室
总指挥: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志强
副总指挥:客车资深专家 顾建国
成 员:漆维伟、杨永长、曹国才、梁广豪、黄 艺
指挥部下设5个小组
(一)大赛调度协调组
组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梁广豪
副组长:深圳巴士集团第二分公司副总经理 张应鹏
深圳巴士集团技术部高级主任 陈光悦
组员:深圳巴士集团技术部、新能源办、运输部、采购中心、各分公司技术部、营运部相关人员
职责:
1、负责车辆的报到与安置,确定车辆停放地点和充电位置,并检查参赛车辆提供报告,资料是否符合车辆测试大纲要求;
2、设计比赛路线;
3、协调比赛场地并完成修整工作,准备1-2台拖车,准备加油和加气问题;
4、编制参赛路线指引图,制定参赛车辆测试的调度方案、比赛顺序、停靠站点等;
5、组织参赛车辆路线模拟运行及决赛次序安排等;
(二)测试及数据汇总组
组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办公室经理 黄 艺
副组长: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启杰
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翔成
中国公交信息网总经理助理 卫洪亮
组员:共10-12人(其中贵阳、天津、长春、大连、杭州、合肥、青岛各1人)、深圳巴士测试人员
职 责:
1、制定新能源车辆测试方案,并提前告知参赛厂家。
2、负责购置或租借测试仪器与装载物品;
3、协调充电保障组做好车辆充电工作。
4、组织各公交企业、参赛客车厂人员和深圳巴士人员学习测试规则,负责会议测试文件,组织做好车辆的模拟测试工作;
5、组织竞赛测试工作;
(三)监理工作组
组 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漆维伟
副组长: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原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杨永长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学术部主任 曹国才
中国公交信息网总经理助理 丁 峰
组 员:共10-12人(其中上海浦东、常州、嘉兴、银川、洛阳、深圳东部、深圳西部各1人)、深圳巴士监理人员
职 责:
1、制定车辆测试监理工作方案;
2、车辆充电结束至比赛前,对各参赛车辆进行封存;
3、确定各参赛车辆上的监督人员;
4、在比赛时必须公正,做好测试监理工作;
(四)车辆充电保障组
组 长:深圳市力能加电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施泽忠
副组长:深圳市力能加电站有限公司运营部副经理 韩 波
深圳巴士集团新能源办主任 赖定启
深圳市力能加电站有限公司科长 刘 平
组 员:黄祖雄、向爱国、李 乔、肖锦岳、刘 钊、王文龙、舒顶阳、陶 峰、邹品伟(以上为力能加电站技术人员)
职 责:
1、制定本次大赛的充电保障方案;
2、主动与各参赛厂商联系,沟通落实各单位的充电需求并尽力争取充电可行性;
3、与测试组一同做好充电设备和测试仪器的连接工作;
4、给各参赛企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
(五)安全保障组
组 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保部经理 何峥嵘
副组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保部高级主任 冷志钦
组 员:公汽、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分公司稽查队人员。
职 责:
1、编制比赛道路交通协管方案;
2、协调交警增派警力,做好秩序维护;
3、绘制各路口、复杂路段的示意图,确保参赛厂家了解;
4、安排深圳巴士几十名稽查员,在各路口做好指引、安全保障工作;
二、大赛会务工作
大赛会务组,由袁建光(学会副秘书长)、张巍(中国公交信息网)、骆国伟(深圳巴士办公室主任)、许志林(深圳巴士办公室秘书)负责,会务组下设4个小组:
(一)大赛报到组
组 长:深圳巴士集团公汽分公司办公室主任 欧阳继泽
副组长:公汽分公司办公室负责人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综合部主任 金丽英
深圳巴士集团公汽分公司办公室秘书 杨 宇
组 员:公汽分公司办公室和保修部人员、城市公交学会人员、公交信息网人员
职 责:
1、根据大赛规模做好酒店预定工作(深圳龙岗圣廷苑酒店或其他酒店);
2、制定与会人员的住房安排表,并引领入住;
3、做好5月7日—12日的酒店餐饮安排;
4、编制大赛手册和通讯录,制作奖牌、代表证、工作证等;
5、安排5月9日大赛预备工作会议和5月12日2013中国绿色节能峰会的会议室,并布置好会场;
6、做好酒店和大赛现场的车辆摆渡工作;
(二)大赛财务组
组 长:城市公共交通学会财务 华瑞娟
副组长:城市公共交通学会财务 王玉琴
中国公交信息网会计 薛文荃
组 员:中国公交信息网记者 王丽丽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秘书 杨晓莉
职 责:
1、编制大赛的总体预算和明细安排;
2、所有原始发票需经有关领导审批,方可报销;
3、负责与有关单位(如酒店、车辆接送)签署协议;
4、收取参赛报名费、支持费、会务费;
5、负责会务结算,赛后向有关领导汇报收支情况;
(三)大赛现场后勤保障组
组 长:深圳巴士集团第二分公司办公室主任 邓良波
组 员:第二分公司办公室相关人员
职 责:
1、做好大赛指挥部办公室布置、活动厕所租用、工作车辆停放规划等工作。
2、准备6—8张四人位的餐桌,并配置遮阳顶蓬,做好比赛期间的用餐发放。
(四)接(送)机保障组
组 长:深圳巴士集团第三分公司办公室主任 刘云高
组 员:第三分公司办公室和其他部室人员;各分公司抽一名管理人员为集团商务车司机;旅运公司安排4台中巴;比亚迪和五洲龙各支持部分商务车和中巴
职 责:
1、做好大赛期间接送计划与预算,并与大赛财务组签署协议;
2、做好大赛期间各项接送工作;
(五)承办、支持单位宣传展示组
组 长:中国公交信息网总经理 张 巍
副组长: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办副主任 黄海雯
客车资深专家 顾建国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社长 吴同起
《驾驶园》杂志社主编 路智军
深圳巴士第四分公司办公室主任 钟立平
组 员:城市公共交通学会、深圳巴士集团第四分公司办公室、中国公交信息网、《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驾驶园》杂志社、重庆信息中心等人员;
职 责:
1、安排好5月11日公交公司与大赛支持单位的联谊会活动;
2、做好大赛承办单位、支持单位、参赛客车企业与其他零部件商的宣传及展示;
3、做好大赛宣传工作;
(六)送餐和交通摆渡组
组 长:深圳巴士集团第五分公司办公室主任 陆小兵
职 责:
1、负责比赛期间的现场送餐。
2、做好会务酒店和大赛现场之间、酒店和市区之间的车辆摆渡。
3、负责其他情形的车辆应急需要。
三、2013中国绿色公交节能峰会
地 点:深圳市中海圣廷苑酒店会议厅
时 间:2013年5月12日13:30-18:00
主持人: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崔树森
四、赛后编印专刊
成立大赛专刊编辑委员会
主任: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秘书长 王丰余
副主任: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 袁建光
中国公交信息网总经理 张 巍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社长 吴同起
《驾驶园》杂志社主编 路智军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办副主任 黄海雯
主 编: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 袁建光
副主编:客车资深专家 顾建国
《驾驶园》杂志社主编 路智军
责任编辑:吴同起、路智军、陈吉、深圳公交、重庆信息中心
五、大赛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大赛竞赛各工作组应根据自身职责制定细化的工作方案,在4月26日前报大赛指挥部,所有准备工作在4月28日前完成;
2、4月14日前由学会负责向参赛客车厂发出《参赛客车企业技术准备工作的通知》,由大赛调度协调组、车辆充电保障组于4月20日与参赛客车厂落实。确定充电服务类型、参赛车辆到达时间等,学会于4月23日前向参赛客车厂发出大赛测试大纲,并征求参赛客车厂意见,为编制大赛测试细则提供条件;
3、4月22日前,由深圳巴士集团有限公司落实5月7日起参加大赛竞赛工作人员住宿宾馆及住房、用餐等报学会秘书处财务王玉琴、内勤金丽英,学会秘书处负责预估初步住房人数,并于4月24日前发出大赛竞赛工作通知;
4、4月22日前由深圳巴士集团有限公司落实5月11日参加大赛评审、峰会、颁奖典礼住宿宾馆及住房、用餐价格等,报学会秘书处财务王玉琴、内勤金丽英,学会秘书处负责预计初步住房人数,并于4月25日发出会议通知;
5、4月26日前由学会负责落实零部件厂商赞助事宜,并作出大赛预算,与中国公交信息网、深圳巴士集团在4月28日前商确大赛初步预算方案;
6、4月26日前由学会落实参赛客车厂的参赛费用;
7、4月28日前,大赛调度协调组编制好参赛路线指引图,参赛车辆比赛程序与流程,计划比赛所需总时间等,提出5月10日、11日工作计划;
8、4月28日前,测试及数据汇总组,制定参赛车辆测试细则,落实好购置、租赁测试仪器与测试员组织与职责,并于监理工作组制定好5月9日对测试、监理工作人员、参赛车辆工作人员的工作会议内容有关文件;
9、4月28日前,监理工作组制定好车辆测试监理工作计划,确定好监理人员组织与职责,与测试及数据汇总组制定好对测试、监理工作人员,参赛车辆工作人员的培训会议内容与文件;
10.车辆充电保障组于4月26日前保证做好纯电动、插电式(外充式)混合动力公共汽车充电的准备工作。于5月3日前,后勤保障组、安全保障组按职责要求,务必做好保障大赛安全、顺利进行的一切保障工作,并由大赛指挥部负责检查其工作;
11.大赛会务组按各职责,务必做好大赛会务各项准备工作,并于5月3日前编制好大赛手册(包括大赛各项工作、活动安排的日程表),保证大赛隆重、节俭、有序地进行;
12.5月3日前,峰会筹备组落实好峰会方案发言人稿件,保证峰会顺利召开。大赛专刊编印组于5月8日前,提出专刊主要框架,便于大赛期间收集资料,为大赛编印专刊做好前期准备;
(二)赛事实施
1、4月26日前,采用深圳力能充电桩进行快速充电的客车厂应将参赛车辆运达深圳,开始调试充电参数;
2、5月2日前,采用深圳力能充电桩进行常规充电的客车厂应将参赛车辆运抵深圳,开始调试充电参数;
3、5月2日前,自带充电器充电的客车厂应将充电器发至深圳市力能大运中心加电站,开始接电缆并调试。参赛车辆于5月7日前到达深圳,向大赛组委会报到。以上每个客车厂配备专人对接,所有车辆在5月8日完成充电调试;
4、5月7日,大赛会务组工作人员到岗工作;
5、5月8日,参赛客车厂人员、有关公交企业的测试组成员抵深,安排接机(站);
6、5月9日上午,召开测试组、监理组和参赛客车厂工作会议,介绍比赛相关规则和分工安排;
7、5月9日下午,参赛车辆进行模拟测试,并熟悉线路;
8、5月10日,对车辆进行配载、充电、加油、加气、安装计量器具,完成后并对参赛车辆进行封存;
9、5月11日,参赛车辆正式比赛;
10、5月11日,各公交企业领导于17:00前抵深圳酒店,安排接机(站)。17:00-19:00测试及数据组汇总,17:30-19:30举行公交企业与赞助厂商联谊会,20:00-21:00召开评审委员会议,确定本次大赛的结果和评比奖项;
11、5月12日上午10:30—12:00组织参观有关客车企业等;
12、5月12日下午13:30—18:00,在龙岗圣廷苑酒店三楼中海宴会厅Ⅱ举办“2013中国绿色公交节能峰会”,举行颁奖仪式;
13、5月12日晚上18:00—20:00,晚宴;
14、5月13日全天,返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