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的四个视角
航空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如航油消耗、起降费、一线员工工资等,都可以在财务报告中清晰地体现出来。
视角一:航线成本
有些成本可以计入航线中,列作航线成本,例如航油成本。当这种成本发生后,管理层就会希望该成本从客票销售中予以补偿,这种成本是直接成本。与之相对应的是间接成本,间接成本对航线的形成不起直接作用,如销售费用。它对客票价格的形成产生作用。
直接成本与航线的关系显而易见,却不是成本控制的关键,这是因为直接成本控制无法将公司间成本的差距拉大,成本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因此,将间接成本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直接成本能有效控制成本。例如,在核算公司广告费用的时候,可以将该笔费用核算到直接成本中,明确这笔费用到底是针对哪一条航线,是为哪条航线推出的广告。间接成本只确认了成本对象,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时可以将其转化为直接成本被客观衡量,这样就会被要求回收投资,进而该成本会因管理者的关注而慢慢下降,从收入中予以弥补。
视角二:收益的时间
企业成本可以从收益的时间角度分析,也就是成本投入的时间与收益显现时间的间隔长短来分析,据此可以把成本分为作业成本和策略性成本。
作业成本是为了完成企业所拟定的经营生产目标,在人力和资源等方面的付出。这些成本产生的收益很容易衡量,收益也会在成本投入后显现出来。例如航班作业,为了完成航班任务,地服人员为旅客进行值机、行李托运、接送机服务;机组人员分工合作,将乘客和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维修分部进行航班航前航后检查、提供安全保障等。这些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原材料损耗、物流费用、人力成本等付出,即为作业成本。
策略性成本是为了企业的未来而进行的投资,投资收益可能在很长时间之后才显现出来。这类成本有人员培训费、信息系统的资本投入等。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可以考虑增加策略性成本,以提高员工能力、增强员工工作意愿,进而降低将来的作业成本。例如,加强员工采购知识的培训、构建采购评价体系等,这虽然不会对当前的采购工作产生直接效益,但对未来的采购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如果盲目进行策略性成本的控制,必将增加企业的作业成本,从短期来说成本降低了,但从长远来说增加了成本,不利于长远发展。
视角三:成本与效益的依存关系
成本根据其可变动性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那些随着营业额的增长而增加的成本,如航油消耗成本、航班延误费、民航建设基金。固定成本则指无论营业额是否增长都要支出的成本,如飞发折旧费、一线员工工资等。较高固定成本可以带来相当的规模效益,但当技术更新不快、市场规模足够大、产品差异不大时,这种战略非常奏效。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的不断开放,规模优势已不再具有关键作用,一家企业可能在市场份额方面领先,但在利润率方面落后。此时,固定成本越来越成为企业的负担,在考虑安全边际时,固定成本越多,经营风险越多。现在许多企业受累于庞大的固定成本,无法轻松转向。因此,为更好地控制成本,要尽量减少固定成本。
视角四:经营职权范围
经营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权力、工作范围等因素,也会涉及成本问题。在经营者职权范围内发生的成本为可控成本,不在其控制范围内发生的成本即不可控成本。一般管理者往往会涉及大量不可控成本,如人员工资、飞机折旧费等,这是其只能执行而不能控制的成本。
不可控成本越多,企业对成本的操控就越低。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可以在内部划分更多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从而给管理者更大权力,用以减少不可控成本。
例如,可由部门管理者根据考核的指标决定一线员工的数量和工资、办公场地的租赁等事宜,这样就能将不可控成本尽可能转化为可控成本,在整体上降低成本。
(中国会计报原文地址, )
我来说两句(0) 分享到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