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人们对全国多地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记忆犹新,两会上,"细颗粒物PM2.5"遂成为显示度最高的热词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人士透露,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报告曾历经143处修改,其中特意加入"增加PM2.5等监测指标"的内容,还专门附有"PM2.5"的名词解释。
那么,pm2.5是什么意思?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研究表明,PM2.5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 微克/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就增加0.97%,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的几率更高,为1.22%,心肺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分别升高6%和 8%。
在中国大部分,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然而中国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API)却没有把PM2.5纳入监测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