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天气资讯 > 雷电的形成

雷电的形成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3-03-13 11:41:40 火车票预订

   雷电的形成有哪些条件?雷电是怎么形成的?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它会对建筑物或设备产生严重破坏。因此,对雷电的形成过程及其放电条件应有所了解,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

  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应有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就是一般所说的雷击。

  雷击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放电,“宜击雷”。当“直击雷”发生时,往往会对地面的物体产生强大的打击作用,其破坏力也是巨大的。另一种叫“感应雷“。它的形成过程是由带电云层的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雷电”发生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内由于地电阻或导体电阻的存在,当瞬间大电流流过时,就会导致小范围或局部的瞬间过电压。或者由于宜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而发生瞬间过电压,以致形成闪击的现象,称“感应雷”。“感应雷“造成的瞬间过电压,指在微秒到毫秒之内产生的尖峰冲击电压。

  避雷针是防止雷击的最常用基本方法。避雷针防雷法是依靠比被保护物高出许多的垂直避雷针,将雷击引向自身人地,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而得到保护,但无法获得一个十分肯定的安全区。装了避雷针后,还有绕击、反击和感应过电压的情况。当避雷针受到雷击时,如果接地电阻值过高或者避雷针离开被保护物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会造成避雷针或引下线上的高电压对被保护物的反击;避雷针对被保护物的空间距离必须大于5米,对被保护物的接地装置间的地中距离必须大于3米。但在实际现场应用中,很难做到。另一方面,当装有避雷针的接地网腐蚀严重,其电阻超过规定的46的要求,导致反击反生。此外,当雷击避雷针时,如果有人站在附近,而接触针茎或引下线,会受到很高的接触电压,以及沿地面半径形成的跨步电压,都会对人畜造成危害。根据雷电形成的原理安装避雷针,使大气与地壳形成的电位差及时消除,用 “消雷”的方法来限制雷电的危害。

  知道雷电的形成的条件,我们就能够更好的防范雷电,以免给自己造成危害。

上一篇 干旱形成的原因
下一篇 地震的防御措施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