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已经度过了今年(2013年)春运节前售票高峰期。开始发售春运车票以来,铁路日均发售车票652.7万张,同比增加105.4万张。从目前情况看,全国铁路售票业务正常,新一代客票系统运行平稳,旅客过去最头疼的在车站窗口和售票点彻夜排长队买票现象基本没有了,旅客购票环境和舒适度有了改观。从所有发售的车票看,互联网占34%,电话订票占4.3%,车站窗口占38.6%,代售点占18.5%,自动售票机占4.6%。(来源: 2013-01-23 )
喧嚣的“一票难求”的春运争论反映了农民工买不到回家过年火车票的尴尬。每看到这些争论,笔者总是想起电影《人在囧途》的个个场面,心中浮现酸楚与无奈。到底是谁让农民工买不到回家过年的火车票?到底是谁动了他们的奶酪?整理思路,为农民工朋友找个“理”。
低价、舒适让农民工对火车票情有独钟。以北京到广州为例,坐汽车需票价400元左右,耗时30个小时;坐飞机需1700元以上,耗时3个多小时;而乘坐特快火车,硬座250元左右,就算是卧铺也只需要450元多一点,耗时20个小时,火车票的性价比优势明显。除此外,铁路部门这些年严格控制列车超员率,在保证列车舒适度的前提下限额发售站票,保证了火车回家的舒适度。比起高昂的飞机票和并不便宜的汽车票,收入并不高的农民工朋友偏爱火车票,在情理之中。
问题是,低价、舒适并不只吸引农民工朋友,还吸引了其他群体旅客。本来就存在巨大春运运力缺口的火车票自然成为春运期间全民的“稀缺资源”。既然是稀缺资源,免不了抢票。作为铁路部门,在最大挖潜的条件下能够提供的运力是2亿2千万张车票。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至少2亿5千万人,就算把全部火车票卖给农民工朋友,也还有3千万缺口,依然存在“一票难求”困境。事实上,如果这样操作,势必引起更大的不公平。对铁路部门而言,保障售票公平就至关重要。
如何在一票难求的困境面前实现售票公平,铁路部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做法。首先在售票途径上,已经实现了实体购票(窗口排队)与虚拟购票(网络、电话订票)相结合。从批露的数据显示,今年节前春运虚拟售票比例接近4成,几乎与实体售票平分天下。再是对特殊群体,比如农民工和学生旅客,都有专门售票窗口和相对较长的预售期设置,展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三是实名制售票有效遏制了炒票对“稀缺资源”的雪上加霜。铁路部门这种做法不仅展现了公平售票的努力,还兼顾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的积极满足。
在不能把所有车票都出售给农民工的情况下,农民工只得接受全社会认可的公平规则下购票。对农民工朋友而言,除了充分运用铁路政策享受呵护外,还应将自身主动放入公平购票的环境中,做好购票功课,以改变自身购票弱势形态。
在春运火车票总量不能增加的客观条件下,我们无论是谁,都要尊重购票规则、用好购票规则。当这种尊重、用好被别人抢先时,我们不应抱怨别人动了我们的奶酪。因为,春运火车票这块奶酪属于全社会,属于每个钟情铁路的人。(作者系评论员 谢平定)
2013年春运 www.chunyu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