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铁道部运输局营运部了解到,全路客运系统正按照近日召开的广州南站综合指挥中心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学习推广广州南站综合指挥中心的建设经验,不断提升铁路车站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近年来,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高铁车站技术设备先进,人们期待更好的服务。但是,车站客运管理手段仍然比较传统,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升。这种矛盾在广州南站这样的高铁枢纽站曾经尤为突出。
广州南站于2010年1月30日投入运营,站房面积48万多平方米,日均接发列车123对,到发旅客超过10万人。同时,广州南站还管辖其他21个高铁车站。投入运营之初,由于采用传统的客运管理模式,涉及高铁车站管理的物业、房建、保洁等各部门自成体系,结合部多,管理效能较差,再加上各种生产指令和信息只能靠人工收集和处理,并主要依靠对讲机、电话等传统工具传递,难以适应高铁车站客流大、列车密度高、作业区域广等特点,特别是一旦发生列车晚点等突发情况,很容易出现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客运组织不畅、耽误旅客出行的状况。
面对这些难题和考验,广州铁路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铁道部的部署要求,在铁道部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从2012年2月份开始,大胆突破传统模式,按照生产信息集中化、作业过程可控化、组织指挥一体化、应急处置智能化的全新思维,构思、设计和建设了广州南站综合指挥中心,并于当年5月20日正式投入试运行。
这个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构建了列车运行状态跟踪、候乘计划编制、乘降流程监控、综合视频监控、设备控制、视频对讲、安全风险管理、应急决策等 “八位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组成了客运、保洁、公安、房建、信息技术、地方管委会等 “六位一体”的合署办公机构,建立了售票、乘降、候车、列车、公交等“五位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了全天候、全过程的应急处置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智能决策和高效管控。
该中心就像一个具备指挥功能的“智脑”,自动采集铁路行车、售票、车辆运行、人员作业、设备状态等关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快速、有效、准确的展示信息和制定决策,并通过无线WIFI技术和手持信息终端向所有工作人员实时传送,从源头上消除了信息梗阻、决策迟缓等风险,极大地提高了客运组织效率。
依托这个中心,车站管理人员能够监控所有设备运行情况以及人员的作业过程,与关键部位展开视频对话,强化了对安全风险点的监控与管理,还可协调铁路内部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快速应变能力。
这个中心极大地改变了高铁车站的服务模式。当站内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迅速修复,确保旅客乘降安全。当旅客想了解列车信息时,任何一名携带手持信息终端的铁路工作人员,都能为旅客提供每一趟列车的余票、正晚点、停靠站台等信息。遇到列车晚点,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给出最优的旅客乘降方案,指导工作人员有序组织旅客进站乘车,防止旅客上错车或漏乘车,尽可能减少晚点对旅客出行造成的影响。同时,系统还能通知公共交通部门,及时调配公交车、出租车等运输工具,快速疏散旅客。
这个指挥中心试运行半年多来,运行稳定,功能逐步完善。铁道部运输局营运部要求全路客运系统优化完善和推广广州南站综合中心系统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服务方式的转变,提升铁路运营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