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交资讯 > 包头公交style:十年·大动作

包头公交style:十年·大动作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12-18 10:28:58 火车票预订

  十年间,我市公交的保有量从2003年的496台,增加至如今的608台。公交线路从最初仅有的几条增加到现如今的42条。2004年起,包头市内公交逐渐实行无人售票。2010年底,我市开通公交IC卡刷卡业务,已发售IC卡5万多张。2012年3月15日,全市公交实现了29条大公交线路GPS智能调度全覆盖,正式步入了智能时代。

  虽然一直以来,包头公交在不断发展变化,但相对于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迅猛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导致的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公交滞后的发展越来越凸显。

  2012年10月,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研究部署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用发达公交解决城市拥堵,也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良策。

  围绕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和社会命题,包头的城市公交又将呈现怎样的style(样子)?2013年,包头公交将迎来一场“巨变”:计划总投资4亿元,更新车辆、新开辟线路、加密运力,等等。这是包头公交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投入。

  在“巨变”之前,历时一周,全面体验包头公交现状,感受鹿城百姓对公交发展的愿景。

  有一种“发言”叫“拉呱”

  王女士:希望东河槽以东增加公交车

  特点:新建小区多、上班族多、线路少

  家住东河区东河商住城小区的王女士结婚一年之后,为了远离“跑车”之苦,今年冬天和丈夫两人离开宽敞的婚房,搬至单位附近的两居室。“现在不用跑车了,我下班后溜达着几分钟就到家了,多好。”对比之前每天倒两班公交车上、下班的经历,王女士深有感触。

  那时,她每天上班坐公交大概要用一个半小时,最多一用了3小时才从昆区回到家里。她说:“5路车还好,13路不仅车破旧,发车频率还少,最长一等过半小时。”王女士家所在的东河商住城位于东河槽以东,出门只有一趟13路公交。线路少、班少,以致门外的“黑车”很有市场。据王女士讲,所谓的“黑车”是能坐四个人的电三轮,线路是13路公交车的线路的一部分,由三医院至名人商城,每人收费两元。“如果公交很发达的话,怎能有‘黑车’的市场,”

  提及现在每月一千多元的房租,王女士怨声载道:“如果公交发达的话,即便是倒车,只要方便,我宁愿回自己家里住。”一位房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说,东河区当下最新的楼盘大多集中在东河槽附近。一边是众多新建小区,一边是4路和13路公交车两趟线路经过附近,二者之间的供需不平衡给这里的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李女士:希望科学路的线路更科学

  特点:人口密集 公交车少

  家住呼得木林大街11号街坊的李女士告诉说,她家紧邻科学路,可这段路上就是没有个公交站牌。每出门,她要么得走到幸福路上的劳动公园站等公交车,要么就是到呼得木林大街上二附院这一站等10路。但不管哪个选择,她从家走到站牌都需要10分钟左右。对此,李女士非常费解,为什么住在中心城区,坐个公交仍然这么不方便呢?实地调查发现,沿科学路从幸福路到呼得木林大街确实没有一个公交站牌。

  查询我市目前的公交线路图。科学路上的公交线路的确比较稀疏。目前,经过科学路的公交车主要是23路、134路、10路和11路。

  以自东向西行驶为例。23路、134路、只经过青东东路到青东路一个路段后便北拐离开科学路。10路在科学路上的行驶距离相对较长,从民族路与科学路口到呼得木林大街北拐之后驶向文化路。11路从科学路与幸福路十字路口向西,驶向团结大街。而在科学路上,从青东路到民主路以及呼得木林大街到幸福路这两个路段,都没有公交车经过。

  沿着科学路从劳动公园北门到九星十字路口,发现这条路上无论人流还是车流都非常密集,但这条线上的公交车,目前只有11路。

  小安:四道沙河附近新建小区到站牌很远

  特点:站牌到小区有一公里

  在青山区租房的小安告诉说,他去年从四道沙河附近的“万郡大都城”小区买了房。购房合同上说,明年上半年他就可拿钥匙装修了。如今,文化路也已经延伸过四道沙河,途经“万郡大都城”小区,并通过新园路与青山路相连。

  小安说,目前在文化路上的公交车,离他的新家最近的就是2路、23路和134路,但这些公交车目前距离“万郡大都城”最近的站牌也快有1公里。

  “我最近也听说,明年咱包头的公交线路会有大调整,希望调整能够考虑到我们这些新小区。”小安希望以后在自己家小区门口就能够坐上公交车。

  有一种盲点叫“圪旯”

  昆南及高新区公交盲点

  昆区南部区及高新区是近年来包头城市化发展较为迅速的区域,一些新建楼盘小区纷纷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公交线路却未能有效延伸到这些区域,给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困扰,根据目前的公交运行图,在昆区南部及高新区的主干道路存在一些较为集中的公交运行盲点,总结如下:

  1、黄河大街

  黄河大街是包头市骨架路网“五横八纵”的“第三横”,建委大楼、金融广场、商务金融园、总部经济园、三江尊园、牡丹园等200多万平方米行政办公、商业及住宅项目陆续投入使用。但在这条长度近8公里的昆南主干道上,公交通车线路不足1公里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事实。

  2、校园路及校园南路

  校园路及校园南路南北特别是阿尔丁大街以东区域,汇集了加州郡府、御澜世家、沃土佳苑等住宅区以及高新区内诸多中小型企业,在这两条道路上运行的公交车少之又少,在此区域工作和生活的市民出行往往只能步行数公里才能坐上公交车。

  3、劳动路、黄河大街、友谊大街、万青路内区域

  此区域内包含众多高新区的中小型企业,公交线路的空白让这些企业职工的日常出行极为困难。

  九原区公交盲点:文明路以西—210国道以东—沙河街以南—哈屯高勒路以北

  特点:仅4条线路,缺乏青昆线路

  “回家还要打的或者坐三轮车,很费钱,什么时候坐公交能通在我家那里?”刚从5路朝聚眼科站下车的大学生小楠家住九原区黄金小区一带,她告诉说,由于她家靠近210国道,附近公交车很少,且多是通往东河区的路线,小楠平时若要去青昆两区,只能步行20多分钟或打车到建设路,再坐5路或10路车才能到达青昆两区。

  发现,在九原区文明路以西,210国道以东,沙河街以南,哈屯高勒路以北这一片区域里,有大量老式住宅楼、平房区及新建的住宅小区,居住着大量市民,但此区域却仅有16、17、34、35路4条公交线路,其中只有35路通往昆区包钢附近,其余3条公交线路全是通往东河区,且站点基本集中在沙河街和文明路上,而处于该区域中间位置的农机路、太原路、建新街等道路上则没有开设公交车。“应该在沙河街上再多开几条线路,这样市民出行时就会方便多了。”小楠希望自家门前尽快开通去青昆两区的公交车,加大现有的几趟公交车的发车密度,这样她可以减少日常不必要的打车开支。

  东河区:东河槽以东至银匠窑村

  特点:仅2条线路 收车早

  家住银匠窑新村的小贾每天坐4路车上班、出行,每单位在昆区聚会,小贾都很犯愁,晚上20时之后4路车早收车了,回家很不方便。据了解,目前东河区很多的新建楼盘都集中在东河槽以东,例如东河商住城、时代天骄、璟华苑等小区,居住者大多是新近结婚的年轻人、上班族,然而公交线路只有4路和13路,巴彦塔拉大街上只有一趟4路车,这一区域是目前东河区公交线路的盲点地区。

  有一种出行方式叫“跑车”

  在包头,很多人将坐公交车上、下班称作“跑车”。

  目前,我市城区共有两家公交企业,即包头市公交运输集团和包头市通达公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共有运营线路42条,运营车辆1080标台,公交专用停车场5个,公交辅站25个,公交保养场1个,公交首末站37个,公交站点1298个,其中公交港湾式停靠站65个。

  十年间,我市公交的保有量从2003年的496台,增加至如今的608台。公交线路从最初仅有的几条增加到现如今的42条(其中包括撤并和新开的线路)。2004年起,包头市内公交逐渐实行无人售票。2010年底,我市开通公交IC卡刷卡业务,已发售IC卡5万多张。2012年3月15日,全市公交实现了29条大公交线路GPS智能调度全覆盖,正式步入了智能时代。

  然而,与市民的需求相比,我市公交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面临着发展上的困境。从1998年开始我市政府给公交集团的政策性亏损补贴是每年1000万元,十几年来这个数字始终没变。规划优先、土地配置优先、路权信号优先和财税政策优先没有做到,公交优先无从谈起。公交发展举步维艰,整体水平相对滞后。

  首先,我市公交车辆较少,公交分担率偏低。我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5.4标台,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12标台以上。公交分担率为7.1%,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20%以上。按出行分担率20%、万人拥有公交车12标台计算,公交车辆数应达到2400标台,缺口1320标台。

  其,我市公交站点较少,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偏低。我市现有公交站点1298个,以300米为半径计算覆盖率,站点覆盖率为55%,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70%以上。我市公交站场较少,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再,公交站场面积目前仅有256亩,按建设部行业标准340平米/标台计算,现有车辆需站场面积550多亩,缺口290多亩,随着车辆增多,缺口还会加大。

  另外,我市公交现有线网不尽合理。一些新建居民小区、大型商店等建筑区附近因为没有停车场而无法开通公交线路,难以满足附近居民出行需求。

  鉴于以上种种,可见,目前“公交优先”在我市尚未落地。

  在2012年10月31日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会议上,《关于我市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落实公交优先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这样的愿景:“到2015年,全面实现自治区公交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0%以上,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2标台,建成区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70%以上,节能环保车型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85%。”并提出了“2012-2013年市财政增加2亿元专项资金(每年1亿元),企业自筹2亿元,完成总投资4亿元”建设保养基地、综合站场和公交站,开辟新线,购置新车。“2014-2015年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加快完善站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公交首末站,进一步优化线网布局……”

  有了这样的愿景,鹿城百姓真正实现公交代步的愿望应该指日可待。

  民营公交的困惑:我的路在何方?

  “十二五”后四年,我市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公交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车辆增多、舒适度提高、线路增加,尤其是公交IC卡五折优惠,这些对于我市市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我市公交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市公交运输集团(国有独资),一部分是包头市通达公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民营)。我们日常乘坐的百字头公交车131路、132路、133路、134路、135路就归属于通达公司。这全市公交的大变化对于通达来说有喜有忧,通达希望也能够搭乘这趟“快车”让自己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百字头公交车的出现是在1994年,那时我市只有24条公交线路,偏僻地区和城乡结合部还没有公交车。为了缓解城乡居民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131、132、133、134、101和108路六条线路应运而生,经营权有偿承包给了个体经营者。2001年,在政企分开的政策要求下,原六条线路的经营者组建了包头市通达公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在市客运处的组织下,与公交集团协商,将原101路和108路交回公交集团,重新开辟了135路线路。目前,通达公司配备大客车117台,途经市四区主要干线和城乡结合部。线路长度168公里,年运营里程1200多万公里,年客运量2000多万人,约占全市客运总量的15%。自2007年起,自筹资金,陆续更换新车117台。

  据包头市通达公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侯宝华介绍,近年来,随着燃料、人员工资等各项费用的增长,承包经营者的利润越来越少,公司也几乎维持保本运营。同时,因为有别于公交集团的体制,承包经营的方式也使管理遇到一些问题。如道路拥堵,运行趟无法保证;运营成本加大,司乘人员工资、车辆配件和修理费逐年提高,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场站建设等公交基础设施几乎为零,车辆无法做到统一停放、统一管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安全的隐患。

  此政府加大对公交的扶持力度,新开、改建、加密线路,从全市大公交的角度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其中大部分政策和措施是针对国有公交集团的,对民营公交公司方面涉及较少,目前还不明朗,这也使通达有了自己的忧虑。

  首先是票价问题。IC卡打五折,是否也将通达纳入其中?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定。五折优惠,优惠部分由市财政补贴,如果补贴不包括通达,那么票价的倾斜对于通达必然是个冲击。如果公司自行降低票价,承包者和公司都承担不起。“其实补贴并不是补给公交,而是补给了乘客,如果补贴天平倾斜,其实是对市民的不公平。”侯宝华这样认为。

  二是线路重叠问题。公交集团计划新开6条线路,改造4条线路,其中就有与通达原有线路的重叠。这样自然就会分流乘客,减少收入。“我觉得新开线路确实是个好事,这对全市的线网布局,解决城市拥堵都是有利的。”侯宝华对于公交的大发展是非常期待和认可的,同时也对通达能否搭乘得上这趟飞速发展的“车”表示忧虑。

  政府补贴能否落在通达一部分,目前还不明确。如果上述两个问题同时出现了,这对通达自身来说,会成为一个困境,也可能会造成车辆承包者的不满。“我相信政府有智慧解决。”侯宝华说。

  对于后面的路,通达打了一个问号。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政府补贴,继续发展。但包头公交是否会走向一体化,最终使民营公交退出历史舞台?

  有一种“最”叫“可”(ke四声)

  可远的距离:糖厂———海威小区

  寒风凛冽的冬日里,搭乘公交车从包头糖厂到昆区海威小区,展开这段横跨三个市区全长42.4公里的“极东极北半日游”, 用时近4小时,整体感受是省钱、耗时、挨冻。

  候车时间有些长

  11月28日中午12时许,从东河区工业路出发,打算先乘坐131路车到二宫换乘4路,等候近20分钟,期间驶过四趟其他线路车却始终未见到131路的踪影,“平时不用等这么长时间,今天131这是怎么了,冻死我了。”一位候车的年轻乘客边跺脚边哈气地抱怨道,就在候车市民“望眼欲穿”之际,131路总算从远处驶来。上车后,车厢内已经站满了乘客,显得有些拥挤,司机秉持过弯不减速的“赛车”驾驶风格,不到10分钟,车便到达二宫。

  拐过一个路口,步行来到4路站牌,看到已有7、8名乘客正在等候,10多分钟过去后,12时50分,4路车驶进站牌。

  保暖措施不给力

  公交车沿着巴彦塔拉大街一路向东行驶,途经15站,13时20分,到达糖厂,不用下车,在车上等待6、7分,公交车按原线路返回,开往4路始发站———铁西。每日乘坐4路车上下班的贾女士告诉说,一般4路在早高峰期发车较准时,但晚高峰期却会经常出现按点不发或两车并发的现象,“而且晚上7点就收车,对于我们这些在青昆区上班的人时间过早,如果下班晚了,基本回到东河就只能打车回家。”此外,发现,4路车的保暖措施不够充足,车厢漏风现象明显,许多乘客在车内都要捂得严实以防挨冻,而由于个别座位安排不合理,许多乘客即使站在座位旁都不愿入座。

  14时10分,到达铁西,4路未在站牌停车,而是绕到对面路口将车停放在始发点后方才放下乘客,还要转乘其他线路的乘客只能横穿马路自行走到站牌,由于建设路车多且车速快,对乘客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刚过了马路,恰好一辆5路车驶来,在一路畅通的情况下,14时40分,到达一宫转盘处,准备转乘45路车去往海威小区。

  转乘缺指示标志

  但下车后,才发现,45路车的一宫站点和5路车不是同一个,一番寻找未果后,只好拨打公交热线电话向工作人员询问,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在呼得木林大街路旁的一片树丛中,找到了45路站牌。

  接下来又是漫长的等待时间,15时15分,45路缓慢驶来,这趟包头公里数(全长8.2公里)最短的公交车途经文化路等市区繁华地带共17站,上下车乘客数量一直较多,直到过了青山宾馆站,乘客才逐渐减少。“现在海威小区去青昆两区都开设了线路车,平时出行倒是挺方便,最麻烦的就是等车,有时一等就要等上半个钟头。”家住海威二区的和女士说,她父母家在东河,每个双休日回父母家坐公交很不方便,希望公交公司能再开设一条海威小区通往东河的公交线路。

  15时50分,历经近4个小时,终于到达海威小区,此时,的手脚已经被冻得全部冰凉。一经计算,刨去乘车到糖厂的费用不算,从糖厂到海威小区,共搭乘3趟车,全部车费加在一起共计4元,若乘客使用一卡通IC卡,仅花费3.6元即可。

  》手记:人性化管理很重要

  尽管本身就是“跑车族”一员,但一天中有4个小时一直坐在公交车上的经验还是初,用“煎熬”二字描述这的公交体验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是内心的真实想法。身为乘客,大概许多人都发现这些不合理现象———车窗开关锁大多损坏却无人修理、公交车司机遇到熟人搭乘便不收费、严寒酷暑公交车空调系统却不运作、或发车时间不固定或收车时间过早……如何更加人性化管理,对当下包头公交的发展尤为重要,如果可以像地铁一样具体落实到每趟班的准确发车时间;如果可以如商场般不吝啬对空调的开放;那么乘客就不用再在寒风或酷热中等待,而搭乘公交就意味着从“煎熬”变成“享受”,到时,生活一定会更美好的。

  可忙的线路:5路车

  一条公交线路,日车744趟、班车数76班,即便如此,上下班高峰时间,这条线路依然挤得满满的,这就是“传说”中的5路车。

  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晚,在下班高峰时段乘5路车回家。具体时间如下:17:32,站在八一公园公交车站,等待开往东河方向的5路车。17:37,一辆5路快车开来,上车。18:13,在电视台站下车。18:19,挤上一辆5路普车。18:54,在红星站下车。

  17:37,一辆5路快车开来。候车的人们一拥而上,抢着把自己塞进了车门,车上站着的乘客已经有十五、六个,还好,能找到站着的有利位置。一路上,公交车夹在众多的私家车里缓缓前行,停停走走,近二十分钟过去,刚到达银河广场,而车里基本已经挤满。面对着急上车的乘客,司机大声吆喝:“别挤了,别挤了,后面的车紧跟着呢。”只要车门上还没有贴着人,就总能有两三个执着者挤上来。

  18:13,到达电视台时,车的前后门都已经“贴”上了人,司机只象征性地开了一下前门,因为实在挤不上来了,后门的三个乘客下车后,车便关门开走了。曾经历过一下班高峰在电视台站挤不上车的情况,因此,这天特意在这里下车。上下班高峰时段,5路公交的发车非常密集,几乎不用等,一辆过去,回头便可以看见另一辆已经在不远处的十字路口等红绿灯,除非堵车。可这时候乘车的人太多了,到了电视台站,车往往已经被挤满。下车后,除了刚坐过的5路快车,先后又有三辆车经过,情况相似,有的能挤上去三五个人,有的干脆就没开前门,司机喊一句“等后面的车吧”,便载着笨重的车身走了。18:19,一辆5路普车驶来,终于看到座位了,几挤车失败的乘客上了这趟车。上了建设路,开车明显顺畅了许多,车速也快了起来。建设路上的某些站是“冷站”,没有人上车也没有人下车,司机便直接开走了。18:54,在红星站下车,车上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5路是包头公交目前最完善的一条线路,发车密集,车况良好。去年新上线的50台空调车更是让公交车的舒适度上了一个台阶。家住东河区的李先生在昆区上班,他办了80元的公交月票卡,每天都要乘坐5路快车上下班。据他观察,选择快车的人更多。一个是快车的速度快,尤其上班时,人们都着急,能快一分是一分。更重要的是,到了冬天,快车有暖气,舒适度要明显好于走风漏气的普车。还有,快车的月票卡是80元,普车的月票卡是60元,花80元坐60元的车也觉得亏。再者,快车比普车好等,往往是过了几辆快车才来一辆普车。

  种种原因,让快车经常比普车更加拥挤。不过到了高峰期,普车也并不轻松。据了解,市公交集团计划将购置88台12米大容量公交车用于更新5路,到时5路便不再有快慢之分,也不会有票价之别。但是,这是否能改变上下班高峰时段“挤不上车”的尴尬觉得,倒不一定非得将运力加密到头接尾排队走的地步。5路全程23.7公里,大部分都是东河、昆区之间往返的乘客,中间路段人多,两头人少。鉴于5路是主动脉线,客流量非常大(5路、10路两条主动脉线的客运量约占市内公交客运总量的20.5%),除密集发车外,高峰时段发几趟区间车,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孤单的线路:15路支线

  每天四个往返、一辆车、一个司机,从召湾到火车站的15路支线,是现有公交集团内运营车辆最少的一条公交线路。别看运营的车辆就一台,却是召湾以及周边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从今年7月开通至今,周边村民对这条线路的评价可谓好评如潮。

  张宏伟是这条线路唯一一辆车上的唯一的司机。一个人支撑一条线路在整个包头公交集团内部也是十分罕见。运营的车辆少,为了能让村民出行心里有数,他在这条线路上每个站点都张贴上了线路运行的时间表,“有个时间点,就不会让乘坐我车的村民们等得太久,这样大家都方便。”张宏伟说。

  线路特殊,乘客相对固定,开通半年来,召湾、牛场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基本都认识这个开15路支线公交的准80后小伙;每一个上车的乘客,张宏伟虽然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但大多都面熟,都会微笑着打个招呼。“这条线,其实就是为服务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小半年跑下来,我都快和他们混熟了。”与那些相对繁忙的线路相比,这条偏僻的公交线路多了很多人性化的温暖。

  人流量少决定了现在的15路支线运营一直处于盈亏保平的平衡点上难以突破,张宏伟告诉说,线路运营一天票款也就只能维持在200元左右,刨去运营成本所必需的一些支出,对公交公司而言,这条线路只为不赔钱光赚吆喝。

  听说明年要投入一批新车,张宏伟有些小兴奋,但也及时克制住了自己一些“贪婪”的想法,“不指望新车,只要能把换下来的旧车给我就知足了,我现在这车坏了都没地方换零件。”说到线路的进一步开拓,张宏伟觉得他跑的线实际上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现在沿黄景观带已经成了旅游点,线路如果再延长3公里到黄河大坝,肯定会有人,再加上周边有温泉资源,人流今后一定不会少。

  可折磨人的线路

  ———倒3趟车去上班

  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上午,体验了一把倒车上班。8:01,乘37路公交车从吕祖庙站出发。8:23,到达长途汽车站,准备换乘。8:28,17路公交车到站,上车。8:36,到达铁西站。8:44,倒乘5路快车。9:23,到达八一公园。

  这一的体验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顺利,并没有经历等车之苦。8:01,到吕祖庙站,非常幸运,一辆37路公交车恰好驶来,车上人不多,有很多空位。一路上也没有遇到拥堵。8:23,公交车到达终点站长途汽车站。等了5分钟,一趟17路便来了,同样人也不多。8:36,17路到了铁西区站,用了三分钟走到5路站牌,这个时间是上班高峰期,到达铁西的车已经非常拥挤,8:44,乘上一辆5路快车,9:23到了八一公园。

  在倒乘顺利的情况下,用了35分钟的时间便可倒乘5路车。然而,倒车往往不会如此顺利。37路不好等,王女士是经历过的,她说,去年冬天,某天18:30左右,她在通顺站等37路,本来想着19:00才收车,肯定是等得到的。可一等就是近半个小时,旁边一个同样等37路的人告诉她,自己已经等了半个多小时了。天越来越冷,有几个同方向的人商量着拼了一辆出租车走了。其实,除了5路、10路、1路等数得上的几条热线,等车难几乎是很多公交线路的通病。而这也给需要倒车的人带来了困扰。

  一个城市的公交是否发达,不是看它的每条线路是否足够长,而是看它的线网布局是否足够科学。每个人都想从自家门口坐上车直达目的地,这是不可能的。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倒乘并且不用绕得天南海北,这应是公交该做到的。目前我市公交在主干道上已经问题不大,但微循环却没有很好地打通。李女士跟一样,家住北梁,每天需要乘坐5路车,而要到达5路站牌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步行20分钟左右到较近的红星站,一种是倒乘公交车。当然上述倒车方式只是其中一种,她也可乘37路坐一站到西阁外,倒乘35路坐一站到红星,再走到转盘南面的5路站牌,这样虽然不绕路,但也够折腾的,她觉得还不如走一段。后来,为了方便上班,李女士买了私家车。

  微循环不通畅,这是包头公交一个“别扭”的地方。盲点、独点、绕路,总之是不顺。在公交集团一征集意见的座谈会上,一位交警代表也提出了打通微循环的建议,随着市区的扩张,以前的冷线上已经有了很多潜在的乘客,但就是因为坐车不方便而不选择公交。“如果让人走个几十分钟去公交站牌,谁都不愿意。”因此线网布局还是一个需要下功夫的事情。

  可期盼的线路:

  包头火车站到东站

  “东河的,东河的,差一位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在火车站前的公交车站声嘶力竭地喊着。虽然天气很冷,但很多乘客听到他的喊声并不为所动,痴痴地朝着来车的方向眺望着,希望那辆直通东河的133路公交车早点出现。大概十分钟时间,一辆133终于进站,但车内早已人满为患,一些不甘心的乘客,在不甘心的公交司机指导下挤了上去,但更多的是一些没能挤上去,提着大包小包刚下火车的乘客。此时的出租车司机及时抓住商机,上前将几个没能挤上公交车的乘客迎到了自己的车上。就这样,火车站的出租车平均10分钟就能拼组一辆车开往东河。这样好的生意,吸引了不少出租车司机驻场火车站,专做拼车生意。

  133路的繁忙和出租车生意的火爆,让很多在焦急中等车的市民感叹,为什么就不能开通一趟从火车站直达东河的公交车呢?从火车站到东河难道只有133吗?在火车站出站口,公交站牌上的乘坐提示告知:需要前往东河的乘客要乘坐1路再转乘5路,公交公司的确没有开通直达东河的公交车。

  开通一条从沼潭火车站开往东河方向的公交车成为很多市民,特别是刚下火车的外地乘客最为期盼的事。令人欣喜的是,市民的期盼已经得到了有效回应,2013年,市公交运输集团将投入2亿元购置新车、开通改造公交线路,沼潭火车站到东河的线路已经列入规划,期盼已久的线路即将成为现实。


上一篇 北京地铁站将配百个急救箱
下一篇 天津地铁专项治理逃票摆摊乞讨发传单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