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天气晴朗,一大早,家住石台县小河镇龙山村的刘大妈在家门口坐上一辆绿色的大巴,带着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去城里看儿子和孙子。刘大妈坐的是去年5月开通运行的石台县城至小河栗阳的7路公交车,60分钟一趟,每趟5元钱。
“现在好了,我们小山村也通公交车了,进出真方便。你们不晓得,以前没通公交车,我们遭的罪。”刘大妈唠叨着:“那时只有长途客车,平时5、6块钱,过年时随口要价。什么时候发车也说不准,上车后要一直等到人坐满才走,等呀,等呀……等得心发慌。不像公交车,到时间来,到时间走,一人一个座位,坐着很宽松,车内有空调,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舒服得很。”
刘大妈的话道出了石台县广大居民的心声。现在,每天都有38辆这样载客的大、中型巴士活跃在石台县城到农村的公路上。石台县11万城乡居民都像刘大妈这样,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客运服务,城乡公交一体化给石台百姓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在石台县公交汽车站,车辆有序进出,排队上车的乘客谈起城乡公交,个个满心欢喜。准备搭乘公交车回家看望父母的范女士告诉笔者,从她娘家村到城区30多公里的路程,以前进城很不方便,现在只需4元钱、30多分钟。
在仙寓镇南源村候车亭,车刚停,84岁老人唐根娣提着布袋从女儿家走出来,招手向司机喊道:“等下啊,家里来客了,我正赶紧着回去。”“过去路不好,也不通车,以前我们出门坐三轮车,坐的人又多,要是遇上雨雪天很容易翻车,现在有了公交车,出门方便得很,安全也放心。”唐根娣高兴地说。
从2009年4月石台开通了从县城到横渡镇、矶滩乡的首条城乡公交线路,到2012年9月开通县城至七都镇农村公交线路,仅仅用3年时间,该县8个乡镇全部实现客运公交,走在全市的前列。
石台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政策、经济扶持。在公交事业发展上,该县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位置,在资金、用地、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对城市(乡)公交、出租客运公司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农村公交客运,给予税收优惠,享受燃油补贴和其他补贴,以降低农村客运车辆的营运成本,使农村公交“开得通,留得住”。
几年来,石台县以城区为中心,优先发展旅游景区公交,先后开通了县城到百丈崖、秋浦渔村、蓬莱仙洞、怪潭漂流、牯牛降等旅游景区的城乡公交,辐射城区十公里左右的周边村庄、工业园区和旅游景点;着重考虑开通城区周边乡镇与县城交通往来较频繁的乡镇,先后开通了县城至矶滩、横渡、大演、仁里等距离县城均在20公里以内的乡镇,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和学生上学人员乘车难问题;为方便山区群众出行,2011年以来,再开通了县城至小河、丁香、仙寓、七都、七井的农村公交线路。目前,石台县已投资818.49万元,投入38辆城乡公交车,先后开通11条公交路线,日发100个班,年营运里程达194万公里,全部实行公车公营,实行票价下降,对革命伤残军人实行免费乘车等优惠政策。
“出门走上柏油路,抬脚迈上公交车”,这是当地农民群众形象的说法。家住矶滩乡塔坑村组的陈大爷每天都拎着一大篮子蔬菜赶车去县城卖菜。他告诉笔者,现在村民们上街卖菜、送小孩上学、走亲戚等,都是坐公交车。随着城市公交车开进乡村,已改变了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方式,极大地缩小了城乡距离。
石台县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像石台这样的财政小县‘乡乡通公交’非常不易,我们每笔投入民生工程的钱都要用到‘刀刃’上,每件实事都要办到百姓的‘心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