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顾名思义,就是指蔬菜价格过低,使单位面积蔬菜的市场收益等于或小于单位面积蔬菜的投入,令农民“白忙活”或“血本无归”,严重伤害到菜农的利益。长期以来,因为产销脱节、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原因,菜贱伤农的事情时有发生。与此类似的还有谷贱伤农、棉贱伤农、茧贱伤农等。因为涉及农民收入、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此类问题一直是农民和各级政府共同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蔬菜
2011年4月,济南菜农韩进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自杀,引发人们对“菜贱伤农”的进一步关注。近期,有媒体称今年河北、山东等地蔬菜虽迎来了大丰收,但却遭遇蔬菜价格的一路狂跌,很多农民种菜的成本几乎都收不回来。农民卖菜难、菜价低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德州20万吨芹菜无销路”,“济南平阴万亩青萝卜滞销,4分一斤没人要”,有关山东蔬菜丰收难销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对此,有网友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给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留言,建议政府可设立盈微利的廉价蔬菜零售市场,进行价格调控。
【为什么会“菜贱伤农”?】
近20年来,菜贱伤农的事情几乎年年发生,且在菜贱与菜贵之间恶性循环:菜贵,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政府也积极鼓励农民种植,供过于求,导致菜 贱;菜贱,农民种菜不划算,减少种植面积,供不应求,导致菜贵。菜贵,市民受不了,菜贱,农民受不了。
在山东省内走访多家蔬菜批发市场和蔬菜种植基地,发现导致今年辣椒、芹菜、萝卜、白菜等露天蔬菜价格走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去年这些蔬菜价格高收益好,菜农跟风种植。例如去年枣庄的辣椒收购价格达到2.2元,德州的芹菜价格较高,受此影响今年全国范围内秋季芹菜的种植大面积增加。二是由于今年天气条件较好,本应11月中旬上市的萝卜、白菜提早上市,引发了南北方蔬菜销售时间“撞车”,迅速拉低了近期菜价。
唐王镇是济南市周边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设有产地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大白菜批发价格在11月份上中旬6分钱一斤上下浮动,莴苣1毛到两毛一斤,萝卜五六分一斤。“很多菜卖了还不够本钱,部分大白菜就扔地里算了。”前来市场卖大白菜的菜农告诉记者。
周营镇铁佛村是枣庄地区最大的蔬菜基地,年产各类蔬菜49000吨,该村的蔬菜批发市场每天能外出货近百万斤。11月22日,该市场辣椒价格每斤在7角到9角之间,较之去年的每斤2.2元,整整低了3倍。“去年我家种的辣椒品相好的,最高卖到每斤4.6元,我一三轮车辣椒能卖到300——500元,今年可好,这一车辣椒只卖了73元,每斤才7角钱。”铁佛村村民许慎水向记者倾倒苦水。
在潍坊市一家蔬菜交易大厅里,大白菜批发价格是每斤0.12元,而从农户手中收购的价格是每斤6分钱。因为白菜卖不上价格,不少农民被迫放弃收菜,外出打工挣钱,以致出现了很多白菜烂在地里没有人收的现象。
【爱心菜,暖菜农心】
为了尽快让菜农走出卖菜难怪圈,山东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青岛,已经有15家农村合作组织、配送企业开展了多次进社区活动,销售各类蔬菜40余吨;利群、佳乐家等大型超市积极与菜农进行对接,已与菜农签订了30吨生姜采购合同。
作为济南开展较为成熟的“农超对接”模式,也为蔬菜销售立下了汗马功劳。记者在历下区的华联超市看到,这里“农超对接”的菜品并不比集市上少,大概有几十种,价格也同菜市场相当,甚至有些比市场上还低。
在山东滨州,中国银行邹平支行认购一万一千斤爱心白菜,每斤3毛,该行工作人员表示,因考虑到运输路程较远、装卸人工费等问题,原先1.5角每斤的价格可能会让菜农为难,所以他们经过讨论后,准备将认购价格提高到了3角每斤。21日,滨州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自发组织了22人、14辆私家车的庞大“爱心队伍”,于22日下午如期来到菜农地头,购买2500斤“爱心菜”。
农业专家认为,政府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菜价“最后一公里”,具体讲,严格监管中间批发环节,畅通绿色通道,建立公益化的社区菜场;用公共财政资金,建立一批公共冷库,以实现蔬菜储存,均衡上市,这不仅可以减少菜农的损失,也可以促进市场的平稳发展。此外,政府职能部门,还可以利用政府信誉,建立半市场化和半公益的会员制中介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博弈能力,破解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力量不均衡,让农民在市场上变得“强硬”起来,最终实现菜农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同时让老百姓将“菜篮子”,轻松愉快地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