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出行呼唤便捷公交
近年来哈市公交事业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哈市市民对于公交车还有更多期待。哈尔滨市民李先生说,自己和家里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从过去的“乘车难”,到现在的新型公交车,公交事业进步很大。但在交通高峰特别是冬季,公交车还是少。
对于公交车司机而言,车辆加气难、缺少相应保险等情况也在困扰着许多公交司机。一位司机对记者说,每天晚上回到家要后半夜,排队等候加气是主要原因,9点钟收车后,一小时能加上气是不错的,赶上冬天或道路拥堵的时候加气要排三四小时队。还有一些公交车司机说,由于缺少停车场,一些线路的公交车不得不停在马路边上、小区旁边,因为噪声扰民、污染环境等问题常和市民发生冲突。
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拥堵的有效方法。哈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些年哈市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对公交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按照发展创建“公交都市”的总体规划,今年哈市启动了以公交车辆更新和公交场站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622233工程:更新的600台大容量新型公交车,已陆续上线运营;新建、改造、分设200座公交站台,正随着道路改造逐步推进;新建200处出租车乘降点,完成了布局规划和点位确定,现已竣工60处;建设20处公交首末站。完成这些公共交通项目和设施,哈市要投资约25亿元。
据介绍,作为东北三省唯一申报试点的城市,哈市从去年开始申报公交都市,希望能够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根据要求,申报成功后,国家将对试点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节能减排等给予支持,并将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试点城市作为“城市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试点”城市和“城市公交车辆新能源改造试点”城市。
据了解,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哈尔滨的现状,哈市基本具备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城市的条件。近年来哈市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并通过健全法制体系、建立扶持政策等多项措施,为城市公共交通在规划、建设、用地、资金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冰城距公交都市尚有差距
近日在新建成的滨江公交首末站,记者看到这座占地面积近4千平方米的建筑上,旁边设有停车坪,内部有暖室候车、长途售票、洗车整备、食堂和司乘人员休息室等,同时配备环卫工人休息室、民警执勤室和水冲公厕。据悉哈市已建成8处此类的公交首末站,年内将完成所有20个公交首末站的建设。许多长年饱受停车难、如厕难困扰的公交司机看到这样现代化的公交设施禁不住感慨万千。
但据记者了解,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哈市还需数量更多、分布更广的公交基础设施。根据建设要求,试点城市“十二五”末必须达到相应的考核目标,交通运输部才能授予“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称号。而按照交通部建设要求,“十二五”末,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应形成公交快线、干线、支线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运营网络。每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环保节能车辆不低于70%,城市中心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比例达到45%以上。按此要求哈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哈市今后一段时间奋斗的目标。
林铎在调研中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站点、线网布局,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基本形成现代城市公交系统,创造高效、安全、舒适、绿色的公共交通环境。
林铎表示,哈尔滨路桥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有“被遗忘的角落”,有的是因重视不够,有的是由于资金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时刻牢记和始终坚持为民务实,将群众反映最突出的出行问题优先解决、尽快解决。
另悉,经过40多天的连续奋战,京哈公路王岗过境段改扩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初步达到通车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