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走进了苏家屯车辆段近300米长的货车检修库。蓝白相间的玻璃穹顶下,职工们正在紧张地作业。
借鉴汽车流水线生产模式而建成的货车转向架检修积放线正在缓慢转动。链传动系统的下面,20个悬挂式积放线小车上吊满了货车转向架。
这套设备是苏家屯车辆段检修车间完成货车日均段修100辆和全年段修3.3万辆生产任务最关键的设备,是在2007年3月新建30个台位检修库时被购进来的。
货车转向架检修积放线在该段仅此一套,是典型的“独生子”设备,每天需运转18个小时以上。一旦出现故障,该段的段修生产就会瘫痪。
一开始,由于设备磨合期内的故障和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这套设备一度成了制约生产的“瓶颈”。
为此,苏家屯车辆段党委把这一关键设备的零故障运行作为党内创先争优重点品牌工程进行打造,开展了专题立项攻关。
项目负责人是时任设备车间机电三甲班党支部书记的李洪财。他带领3个班组的党员骨干包保维修这套设备,并对设备出现的临时故障进行归类分析、攻关整治。
设备车间党总支书记张震说,目标明确后,机电三甲班党支部组织党员利用十一黄金周和年末检修停产时间,对积放线铜导线全部进行了分解检修;机电二甲班党支部书记刘继军在对积放线小车电机和减速机的整修作业中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直到设备运行稳定。经过8个月的运行,这套设备的临修故障率呈逐月下降趋势,由原来每月14件下降到了现在每月3件左右。因此,“洪财货车转向架高效积放线维修线”名声大振。
在打造货车转向架检修积放线党内优质设备品牌过程中,设备车间党员职工技术更新改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出来。检修库中,记者见到了58岁的技师关良元。他发明的“良元吊索具”,使原来的吊运作业由2个人操作变为1个人操作,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增加了安全性。57岁机电工唐福田正拿着自己发明的“福田扳手”拆卸地脚螺栓。这种扳手让他和工友们不用再将身体探到狭窄的地沟中费力换螺栓,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该段段长任德龙告诉记者,从2007年3月18日至今,这套曾经的“瓶颈”设备已安全运行了3.2万小时,累计完成货车段修任务13万辆。“洪财货车转向架高效积放线维修线”也于今年获得了沈阳铁路局党内优质设备品牌工程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