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江机务段检修车间的办公楼里有一个“雪东工作室”,这个“部门”没有行政编制、没有固定经费,可这个工作室每年节约成本上百万元,这个工作室的主人就是 “雪东党员技术攻关组”的十多名普通一线党员职工。
8月15日,记者慕名走进了这个1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一进屋,记者就看到对面墙上挂着哈尔滨铁路局党委颁发的“党内优质品牌”金色牌匾。工作室里摆满了攻关组成员发明制造的各类工具和仪器,整个工作室就像一个小型的机械加工厂。
工作室内,“雪东党员技术攻关组”领头人、高级工人技师石雪东正和工友李明、赵玉胜鼓捣着什么,桌上摆放着书籍、图纸、万用表、电烙铁和许多电子元件。石雪东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研制“启动电机气隙测量仪”。这个仪器如果研制成功,将极大地降低机车启动电机在线故障率。
看着简陋的设备,记者不禁问道:“你们在这里就能研制出仪器来?”石雪东将记者拉到摆放仪器、设备的铁架前,一件件地介绍起来:“这是‘DF8机车Ⅱ型轮缘涂油器控制盒检测仪’,这是 ‘轮心内距测量尺’……”
在一个装满技术书籍的铁柜里,《研制设备、工具登记名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名录对设备的功效和经济效益简要进行了记录:“柴油机气缸过水套拔出器”结束了气缸过水套手工拔套的历史,年节约成本19.8万元; “喷油泵回油孔改造设备”针对“喷油泵回油孔穴蚀”问题,将报废的喷油泵泵壳进行改造,节约成本2万元左右……读着这些数据,记者不禁为石雪东和他的团队再次叫好。
10年前,石雪东在机车检修过程中发现有的检修工序复杂、有的老式工装工具派不上用场,于是开始搞发明创造,希望解决这些难题。文化程度不算太高的石雪东刻苦学习相关知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机械制图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连续发明了多件工具和设备。在石雪东的感召下,几名爱好发明创造的党员聚集到石雪东周围,逐步形成了这个技术攻关组。
在我们聊天时,石雪东的手机响起,是小电机组的工长打来的求助电话,希望石雪东对“电机反馈试验台”进行技术改造,石雪东满口答应下来。听着石雪东与工友的对话,记者在心中默默祝愿“雪东党员技术攻关组”在未来发明创造的征途中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