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来到南宁供电段,探访“党员‘连心桥’疏导小组”利用现代网络搭建干群沟通桥梁的奥秘。
8时,南宁供电段党委组织助理胡昌维走进办公室,迅速打开电脑,登录南宁铁路局南供信息网,点击进入“连心桥”后台管理,将“待审核问题”转发给相关段领导、科室车间干部。
“‘连心桥’已成为密切沟通干部和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我作为 ‘连心桥’管理员,一直将它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胡昌维说。
南宁供电段有10个车间、67个班组分布在辖内1523公里铁路沿线。职工们反映:与段管理层面对面交谈、沟通的机会少,很多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该段党委经过深入调研后,利用完善的局域网,于2007年7月搭建了网络 “连心桥”。
“我们公开承诺:职工在 ‘连心桥’提出的问题只记录内容、所选答复人和提交时间,不记录提交问题职工的个人信息和所使用的计算机IP地址等信息。这样消除了职工想提问题又怕被‘扣帽子’的思想顾虑,让职工对 ‘连心桥’更加信任。”该段鲁义元告诉记者。
了解到,这个段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和车间中层干部共54人组成了 “党员 ‘连心桥’疏导小组”,负责回答职工提出的问题。职工在网上提问时,可指定答复人,也可由管理员指定答复人。
胡昌维告诉记者,今年该段党委修订完善了 《南宁供电段 “连心桥”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 “连心桥”上问题的提交、分类、回复督办的流程和时限。
“段干部电话簿需要修改了。因为有些科室、车间人员有了变动,没有修改电话,给工作带来了不便。”记者在 “连心桥”上看到9月5日一名职工提出的工作建议。 “待答复人”一栏显示着该段段办副主任关鹰飚的名字。
关鹰飚说,职工积极献计献策,有利于促进全段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在段里正组织人员整理新的电话簿,这两天就可以完成。
“虽然我们身处数百公里外的沿线工区,但 ‘连心桥’让我们觉得和段领导近在咫尺。”记者看到一名职工的网上留言。原来,在南昆西线工作的职工在 “连心桥”上反映工作地点偏远导致青工婚姻、子女上学存在很大困难后,该段最终在南昆西线职工中采取实行大轮班制、增加生活补贴等措施,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5年来,该段职工在 “连心桥”上提出生产生活、个人发展、安全管理等问题和诉求2954条,答复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