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秋高气爽。京沪线179公里660米处,天津车务段静海站的百年站舍沐浴在阳光中,美不胜收,历史风情从这座日耳曼式建筑的一砖一瓦和周边的一草一木中散发出来,传承至今。
这个日均接发列车96对的二等站业务不算繁忙,但车站148名干部职工却长期保持着一种紧张严谨、高标高效的工作状态,与静海这个小县城慢悠悠的生活节奏迥然不同。
“始终发扬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敢打硬拼的亮剑精神、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爱站如家的奉献精神,这是静海站连续十几年成为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先进中间站的秘诀。”到任不满一年的站长袁伟已经深刻感受到了“静海精神”对于推动车站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当走进静海站宽敞明亮、地洁椅净的候车室时,当参观摆满了奖状、奖牌的车站荣誉室时,当看到车站值班员、信号员、助理值班员一丝不苟地呼唤应答时,记者也切身感受到了“静海精神”由精神层面转向执行层面所取得的成果。
车站党支部书记季彦斌介绍说,对于这个百年老站而言,让全站干部职工继承发扬“静海精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党支部着重做好 “抓教育、抓载体、抓规范”三项工作,通过抓教育,增强职工的荣辱感、幸福感和责任感,促进标准作业的真正落实;通过开展党员无牌活动、党员奉献活动,带动职工自觉遵章守纪;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据了解,全站38名党员都被安排在关键岗位上 ,“党员示范岗”之一就设在电话铃声、对讲声不断的行车室里。
“89602次货车接近,2道接车。”10时30分,该站助理值班员董学清挺直腰杆,如出操演练般出场接车。记者仔细数了数:不多不少,从行车室到接车亭他恰好走了26步。 “上行26步、下行53步”的标准步法是该站党员职工李文革总结的工作法,20年来他执行得几乎一步不差。在他的影响下, “把好习惯变成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已经成为很多职工自觉遵守的规范。
在“静海精神”引导下,车站的安全纪录仍在不断刷新,他们用顽强与执著诠释着对精益求精的理解与追求,筑牢着运输生产的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