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7时,天渐渐破晓,地处天山山脉深处的南疆铁路德文托盖站,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起床的钟声响起,库尔勒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机械维修工区、焊接补修工区的50名职工迅速起床。吃完早餐后,他们要乘坐汽车行驶50多公里,在9时30分之前赶到南疆铁路新源至国光间,进行换轨作业。
南疆铁路跨越天山山脉,22‰的长大坡道在峻岭、峡谷中穿行。
经过1个小时的颠簸,9时15分,他们赶到了施工现场。
31岁的机械维修工区工长张超、40岁的焊接补修工区职工贺关明都是共产党员。工地上,他们各自指挥着自己的人员,紧张地进行着准备工作。
库尔勒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承担着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间490公里线路的道岔综合维修任务。
近年来,面对南疆铁路大运量、高密度、重载化的新形势,车间党支部强化“三个安全紧盯”,确保了高坡区段运输安全。
被车间全体职工自觉认可的“三个安全紧盯”是:紧盯安全管理关键,将党员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作为争创党员先锋岗、创建安全责任区的重要标准,积极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车间29名党员的责任区全部实现了创建目标。
紧盯安全管理重点,围绕现场施工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组织党员骨干攻关,完成的捣固装置防脱落设施技术改造、道岔绝缘区工务作业安全2个课题被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评为精品安全技术党课。
紧盯安全管理源头,从关爱劳务工生产生活实际出发,每年为劳务工预留两个月的时间与家人团聚,为95名劳务工的手机办理了“省钱”业务,人均每年节约话费近300元,最大限度地关心关爱职工。
10时,换轨作业开始。职工们各负其责,卸螺栓、拨旧轨……
今年49岁的党员、工地防护员赵红光,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像一颗道钉一样“钉”在南疆铁路上,从事着辛苦的工作,被职工们视为爱岗敬业的榜样。
班长尹鳞涛今年26岁,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他决心像赵红光一样,在天山峡谷中奉献一生。
正是有了像赵红光、尹鳞涛这样的职工,2010年以来,库尔勒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施工质量交验优良率均达到了98%,任务兑现率超计划20%,成为乌鲁木齐局安全生产的一面旗帜。
机械维修工区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人先锋号”,党员岳绍获得了火车头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