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午,汽车驶下荆宜高速公路上了311省道,伴随着浓烈的烧秸秆的气味,一行来到了焦柳线上的五等小站——漳河站。
走进大门,一块标注着“1973年8月23日”的石碑向人们宣告着漳河站的历史。顺着水泥台阶往下走,记者清晰地看到4条客运股道,一名外勤值班员正在岗亭上查看列车发车情况。 “客车安全大于天。我们采取室内控制、室外查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列车都安全通过漳河站。”该站副站长余德斌介绍, “目前,漳河站平均每天接发列车140列。”
一排红瓦白墙的平房是4间员工宿舍,30余棵绿树环绕的“天然氧吧”成为职工的休息室。废弃的旅客候车室变成了职工的活动室,墙上挂着“钻研业务,练好内功,提高素质,确保安全”的标语。余德斌说:“除了利用‘三会一课’、橱窗宣传、职工学习日等形式,我们还经常开展学习电气化、大车流等新业务和形势任务学习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走进车站的核心——行车运转室,值班员赵兵正在信号控制台上挂红色的 “客车帽”。他一边核对电脑显示屏上的“中间站行车日志”,一边拿起对讲机说:“K8089次列车,I道通过。”通过玻璃窗,他还用手势与外勤值班员进行简单沟通。
趁值班员们忙碌的工夫,记者绕着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运转室走了一圈。一个约1.5米高的木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漳河站所有台账都分门别类地摆在这木柜的20个抽屉中。记者随机打开11号抽屉,取出一本《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关键环节控制表》,看到9月20日这天清清楚楚地标明了小烟墩站间下行线接触网施工的时间、进路准备方式。
漳河站现有职工11名,平均每人每4天要上6个班,其中白班10小时,夜班上半夜8小时、下半夜6小时。“车站安全生产取得今天的好成绩,不是吹出来的,是车站干部职工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每个人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曾荣获二等功的老山前线退役士兵谭大清由衷地说, “我们都在践行着‘人人创优,天天过硬’的站训!”
漳河站已实现安全生产14277天。2011年6月,该站党支部被武汉铁路局党委授予“十大示范班组党支部”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