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王先生在文井江游泳时意外发现一块石头。经专家鉴定,这石头乃是泥盆纪时期的珊瑚化石,距离现在已有3亿年之久,最后他决定将化石留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内供人参考。
8月中旬,王加林和朋友一起到崇州市文井江游泳。水性不错的他潜到了3米多深的水下,恍然间在江底发现了一块特别的石头,“远远看上去,与其他石头不同,上面有一些白色纹路。”
从小对石头感兴趣的王加林很好奇,他潜到江底和朋友一起合力将石头捞上了岸。“这石头看上去不大,捞出水才发现特别重。”本来两人都对这块石头感兴趣,但朋友嫌石头太重,不愿带走。王加林觉得扔了可惜,费了很大的劲把石头搬回成都的家。

“我仔细量了一下,直径有26厘米,重22公斤。”王加林说,他把这块石头当成宝,泡在水里怕泡坏了,晾在外面又怕被太阳晒坏,每隔两三天还要给它浇上点水。
“这肯定是古化石,形成于3-4亿年前,化石上面的纹路可以看出是无脊椎古生物。”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刘建说。
王加林最后将石头留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内。昨日,经成都理工大学古生物专家王教授最终鉴定,该化石是泥盆纪时期的珊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