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国庆8天长假期间,一组交通数据让人眼前一亮:虽然目前每天仅发送17对列车,但郑州新东站运送旅客已达11.5万人次。与此参照的是,郑州火车站运送旅客130万人次、郑州机场运送旅客27万人次。9月28日开通的郑武高铁和郑州新东站在首个小长假就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方式出行。
现在从郑州到武汉仅需2个小时,铁路越来越快了,民航、公路怎么办?不同运输方式如何在竞争中找到合作机遇,实现共同发展?记者采访的各方人士纷纷表示,“铁、公、机”进一步互联互通,相互补充,必将编织交通新格局,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加油添力,为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支撑。
“郑武高铁的开通,对民航发展来说有压力,但也是机遇,二者合作才是最重要的。”省政府民航办副主任康省桢表示,构建现代对外开放的大格局,河南对周边省份开放,没有高速公路不行;对国内全面开放,没有高铁不行;而对世界实现全方位开放,没有航空不行。“只有推进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才能适应我省对外开放需要。”
综合交通枢纽是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郑州东站这一综合枢纽的启用,省交通运输厅副总工程师王丽认为,“铁、公、机”间既有竞争,又互相不可替代。
从构建中原经济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角度,王丽说:“只有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加强在线路、节点上的匹配与衔接,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
那么,未来的综合交通枢纽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王丽的展望中,这里将整合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管道等各行业交通信息基础网络,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互联互通;将积极推进客运联程服务,普及电子客票、联网售票,推进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往返、联程、异地等各类客票业务,实现旅客运输“一个时刻表、一次付票款、一张旅行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