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领略了雄伟、气派的郑州东站,正面造型如双鼎相连,和郑州长途综合枢纽公路客运站的“琴”字造型相呼应,成为郑州东区的地标性建筑。 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东站的这个造型,是先后从国内外14家单位的造型设计中精心挑选的。站房建成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笔题写了站名――郑州东站。
秘密一
“高压电”输送能量 动力相当于154台奥迪A6
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运行的是新一代的CRH380AL,共有16节车厢,采用14动2拖配置,列车总长403米。与普通列车的动力在车头或车尾不同,当前的动车技术是将动力装置分散配置在动车组不同部位。据介绍,目前16节车厢整车牵引功率21560千瓦,相当于154台2.8L排量的奥迪A6最大输出功率之和。
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包括郑州东牵引站在内的11座牵引站,将为高铁提供“动力”,这11座牵引站,总投资13.18亿元。
秘密二
挡风玻璃有6层 飞石也撞不碎
高速运行的飞机,最怕遇到飞鸟,即便是重量1克的小麻雀,其威力也不亚于一颗炮弹。而素有贴地飞行的波音737之称的CRH380AL,车玻璃则非常结实。
据介绍,CRH380AL动车组,包括车窗玻璃和门等在内,都按照90对次的列车交会速度,经过了20万余次的模拟试验。它的挡风玻璃共有6层,包括3层无机玻璃、2层软塑料,以及1层厚度为2~3毫米的防飞溅层。
“飞来的物体即便将5层全部击碎,最后也会被防飞溅层像网一样兜住。”而司机前方使用的球面防弹玻璃,更是不怕撞击。有报道称,“即使行驶速度达到400~500公里,遭遇重1千克的飞石撞击,也不至于出现破碎的危险”。
秘密三
八成路线“踩高跷”是故意 为“天下粮仓”节省耕地
今日将正式开通的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全线以高架为主,尤其是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河南境内从郑州黄河公路两用桥南岸至豫鄂省界,正线全长340.7公里,其中,特大、大、中桥共63座,隧道9座,涵洞138座;正线铺轨总长度739.4公里。
架桥、挖隧洞,为啥要这么做呢?裴志扬说,大量采用“以桥代路”的设计,不仅有利于保证线路质量标准和运营安全,同时还为“天下粮仓”的中原地区节约了大量宝贵耕地。
秘密四
自动化程度高 G网无线“导航”
当列车时速超过200公里时,肉眼已不能保证正确识别铁轨边的红绿灯等地面信号。
时速300多公里,火车怎么开?高铁使用了“导航仪”:G网。
GSM-R是铁路专用移动数字通信,简称G网。基于G网的无线自动闭塞系统,替代了信号灯,对列车进行实时自动控制。
对于列车这个“躯体”来说,G网相当于“神经中枢”,负责传递执行来自“大脑”――列控中心的各项指令,并向“大脑”反馈信息。轨道上的检测电路,铁轨下数量庞大的应答器,以及通信光缆,构成G网的神经脉络。“神经元”,则是一个个高耸的基站信号塔。
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试运行中,东方今报记者观察到,每隔2.5公里左右,能看到一座约15层楼高的铁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便是G网基站信号塔。据了解,这些信号塔按发射半径,相邻基站间重叠覆盖信号,消除盲区。每一毫秒,通过信号塔,列车发出含有列车位置、速度等信息的无线信号,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再通过信号塔,不间断向列车发出指令,从而实现对列车的实时控制。G网的自动控制系统,如同给列车装上了隐形的翅膀,使它能够贴地安全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