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心读者曾先生报料。腿脚不便的他对旧式公交车颇为怀念,“虽然没空调,但坐着舒服,为什么新公交车的座位越来越少呢?”。跑街发现,对公交车的座位设计,不少街坊有话要讲。
台阶座位不便民
位于前轮上的横排座椅被市民抱怨“不好坐”。因为处于前轮位置,这两排座位都有半步高的台阶,乘客想要坐这些座位,必须先跨上台阶。对老年人或四肢不便者来说,跨上这半步高的台阶也不轻松。患有严重痛风的曾先生坦言自己很“怕”坐台阶座位,膝盖不便的他说:“能少上个台阶都尽量少上。”
此外,记者发现,不少公交车在这些位置没有设置扶手杆,而只是在上端设有扶手圈,供站立者使用。比如30路公交车,车辆行驶过程中时有不平稳,记者看见老人家不得不坐着伸手去握扶手圈,从其姿势和神态来看,显得吃力。“如果在这些位置设置扶手杆应该会好些,避免老人家骨头扭伤”,有年轻乘客对记者如是说。
一汽集团一位司机告诉记者:“平时我都不建议老人或小朋友坐前轮上那些座位,很不方便。”
横排座位惹尴尬
10日下午,在天河公交车场等候136路公交车的一位中年女士对记者如是说。“这种面对面的座椅,不合中国人的礼仪习惯,让人觉得很尴尬”。她所说的横排座椅,指的是从前轮到后门之间靠两边安放的面对面的单排座椅。
记者在公车站随机采访了近10位市民,大部分人认为这种横排座椅令人尴尬,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站的人与坐的人迫不得已来个面对面“亲密接触”。陈先生向记者打比方:“比如面前刚好站了位穿超短裙的女生,那你说,眼睛应该望哪里呢?”
另外,由于横排座椅除了两端座位有单边扶手外,中间的座位皆没有扶手,直接导致公交车在拐弯或刹车时,相邻座位的人难免会有身体接触甚至碰撞,也增加了不少尴尬。甚至还有市民反映,一坐在这种横排座位上就会头晕,方向不对,公交车又时走时停,“很容易就晕车,宁愿站着也不坐”,何先生说。
座位数少了1/3
对于新公交车的座位设置,一汽集团一位司机告知记者,这批新公交车大部分购于亚运时期,“上路”接近两年,最早采用这种座位设计的是BRT公交车,其他线路的公交车“可能是跟风”。
曾先生很早前就留意到常坐的193路换了新车,座位数量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原本车厢中部会有几排方向朝前的座位,每排两边分别有两个位置,但改成新式公交车之后,有的是横排座位,每排4个,有的两边分别只有1个座位。曾先生说,广卫路的281路车还保留着一些旧式公交车,“虽然空调设备没有新公交车好,但因为座位数多,我喜欢坐”。对此,公交车司机解释称,座位方向改成横排,能容纳更多站立的乘客,提高车厢的利用率。
除了将双排座位变为单排座位,并把座位方向改成横排外,记者注意到有些新公交车在面向后门的位置不摆座椅,而是留下一方空地。司机解释这是为配合亚残会、方便残疾人出行的设计,专门用于安置残疾人士。不过,虽然这个设计初衷值得鼓励,但不少市民却从未见过有残疾人使用该空地。有市民支招:能否考虑在该空地安置些可折叠的人工座椅?“这样在没有残疾人乘坐的情况下,也能不浪费座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