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这是和秋天接轨的月份。荷花谢幕,桂花登台;台风收敛了;副高懒散了,冷空气勤快了,太阳也温柔了……夏秋之交的雨后,气温下降得很快,民间有“一雨成秋”的说法,九月的天空下,所有焦灼不安的闷热在一场秋雨里缴械投降,缓缓退出季节的渡口。
说好的冷空气没有准时抵达,夏天又从秋天那里“偷”走了一天。冷空气步履蹒跚,今天白天全省的气温依旧稳步攀升,截至16时,除湖州、杭州西南部和衢州等地,其他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都超过了30℃,杭州城区最高31.1℃,省内最高温度为丽水33.6℃。如果这就是“秋老虎”,那么今年的“秋老虎”有点蔫,高温终将渐行渐远。
南方还蛰伏在夏天,北方早已大踏步向秋天走去。今天东北大部气温骤降8至12℃,人们纷纷穿上了厚外套,明后两天,东北地区气温继续下滑,普遍降温4至6℃,深秋凉意已扑面而来。冷空气在北方带来了大幅度降温,南方则是暴雨成灾。8月30日以来的持续强降雨导致重庆四川均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国家已紧急启动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暴雨、台风、高温、地震……今年全球极端天气肆虐,让人感觉“灾害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今夏开始,美国遭遇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干旱席卷美国本土一半以上的土地,遭遇旱灾的面积,几乎是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两倍多。旱灾之后,一级飓风“艾萨克”8月29日晚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南沿岸登陆。在亚洲地区,台风肆虐导致多国遭遇暴雨洪水袭击,百余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就连干旱的非洲大陆也遭遇了洪灾。连日来,尼罗河上游雨量加大,导致河水暴涨,苏丹目前已经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抗击这场苏丹历史上罕见的洪水袭击。
不要小看极端天气,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餐桌”。7月份CPI刚刚回到“1时代”,但由于国内外极端天气频现,国际粮价和国内蔬菜价格在8月份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使得国内物价总水平重新回到加速上涨阶段。多家机构预测,8月份CPI同比增速有望回到2%之上。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8月我国不少地区受暴雨灾害影响,对蔬菜生产、运输产生了不小影响,造成菜价暴涨;同时受大旱影响,美国、俄罗斯等粮食生产大国减产明显,国际大豆、粮食价格不断走高,传导到国内,推高了粮油价格。来自商务部、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监测的数据也都印证,上个月以来,受极端天气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食品价格连续上涨,目前已经回到3月份的年内高位。
国际方面:
极端天气真正的已经开始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了,天气也成为了食品价格走势关键因素。
肯尼亚茶叶局的数据显示,肯尼亚西部茶叶减产最严重。该地区第一季度茶叶产量为4210万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18%。
肯尼亚茶叶局董事长西西里·卡里乌基称,茶叶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前3个月肯尼亚经历了炎热和干燥天气,霜冻又袭击了很多茶园。
7月份,世界银行的食品价格指数上涨了10%,但世界银行表示,全球粮食储备目前足以防止2008年的食品骚乱重蹈覆辙。但情况可能发生迅速的转变。这项以美元为计价单位追踪国际市场食品类大宗商品的指标显示,7月份各种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只有价格下跌了4%的大米是个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