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江汉平原已是烟水迷离。
5月30日,驱车抵达荆州。放眼雨中荆州,三国的硝烟已经散去,古城墙上却依然记载着历史的痕迹。荆州小北门的沃野中,荆州火车站就矗立在那里。
古城墙“爬”上了站房,三国文化与楚文化交织的火车站扬起浓浓的历史风尘。“每天晚上6点,站前广场就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聚集地,人们都在这里唱歌跳舞。”荆北村村民刘女士告诉记者。
保护文物
火车站选址“伤透”脑筋
穿过小北门转盘,记者来到荆州区郢城镇荆北村,荆州火车站就坐落在这里。“荆州火车站周围全是古文物群。”荆州市支铁办副主任章顺新告诉记者,荆州火车站选址荆北村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研究的,因考虑到荆州古文化遗址居多,以及文物保护等因素,高铁在设计过程中避开了纪南城、郢城、八岭山、古城墙等大遗址保护区,选择了坐落于文化遗址保护群和城市之间的郢城镇。
站在荆州火车站铁路走势图旁,章顺新打开了话匣子,指着铁路周边古文物群说,这些“宝”可让专家们伤透了脑筋,火车站选址曾经还有一个地方——沙市区,但距城区太远,只有郢城镇是最佳选择。“修铁路的时候,荆州地下还挖出了不少文物呢。”章顺新告诉记者,在火车站新址,发掘了多处墓葬,并发现了一座大型宋墓。
踩着广场上的每一块地砖,记者仿佛嗅到了2000多年前楚国的气息。汉宜高铁开通之后,列车驰骋的荆州大地,也许就是楚国曾经繁华的商业区。基建完工
荆楚文化成为设计元素
伫立于荆州火车站前,记者惊叹于它的大气:灰色的站房外墙上,古城墙一字排开,编钟矗立其间,荆楚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此交织。采访期间,数十名荆州市民冒雨参观火车站。
走进候车大厅,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着开往全国各地的列车信息,安检设备、自动验票机都已经安装到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荆州火车站站长金绍清高兴地说,火车站基建工程已完成,目前火车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每天有8对列车试运行。
穿过验票匝道,记者随工作人员步入站台,3个站台左右分布着8个车道。章顺新指着头顶的雨棚说,这里的设计很独特,无站台柱雨棚大大地节约了空间。整个站房呈对称式布局,旅客进出站主要流线为“下进下出”式,即地道进站、地道出站。新建站房整体布局按照候车、售票、行包和生产办公四大主要功能进行分区。
据荆州火车站有关负责人透露,该站开通后将有39对列车运行,客货兼运,目前可抵达汉口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今后也有可能开通至武昌火车站的列次。
抢抓机遇
小胡鸭“搭”高铁飞全国
在当地,“小胡鸭”成了标志性特色食品。走在荆州古城,“小胡鸭”的香味惹得记者垂涎三尺。“汉宜高铁开通后,半个小时就可以在宜昌吃上新鲜出炉的小胡鸭了。”小胡鸭公司总经理胡秀容告诉记者,荆州将与武汉、潜江、仙桃等地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小胡鸭有望乘上高铁快车,以最快速度送达全国大中城市。
胡秀容说,荆州有丰富的畜禽资源,为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着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小胡鸭以荆州土麻鸭为原材料,以传统卤制工艺,融现代杀菌工艺技术,辅以30多种名贵中药材精制而成。“高铁开通后,半个小时可到宜昌,早上一起床,你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鸭子了。”
据介绍,高铁开通后,从荆州乘坐动车至武汉、上海所需时间大约分别为1小时和6小时。乘着高铁,新鲜出炉的小胡鸭当天飞到千里之外的上海也已不再是梦。
百年圆梦
荆州结束无“国铁”历史
翻开星罗棋布的湖北铁路网,可以看到焦柳、京广和京九3条纵线,以及汉丹、长荆、麻武3条横线如巨龙一般飞驰在荆楚大地上,而唯有偌大的江汉平原腹地却是一片空白。汉宜铁路的试运行,荆州人期盼了100多年的铁路梦想终于实现了!
荆州目前仅有一条地方铁路,北起荆门南抵沙市,仅办理货物业务。在上个世纪的100年里,荆州曾有4次与国铁牵手的机会,均因种种原因而错过,数百万荆州人民盼望早日通铁路,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一种责任、一种夙愿。2004年11月,为推进湖北境内铁路建设,铁道部与湖北省共同签署了《会谈纪要》,其中专门提到了“沪汉蓉快速通道武汉至宜昌段建设时间和方案的问题,以及荆州到岳阳铁路纳入铁路发展规划问题”。
2008年9月17日,汉宜高速铁路奠基开工仪式在武汉举行,荆州建国铁的百年梦想,终于迎来了曙光。“十二五”期间,荆州交通发展形势更是喜人,将建6条铁路:荆沙线改造、荆岳铁路、荆岳线至潜江铁路、长荆线至赤壁铁路、公安至松滋铁路、宜荆荆城际铁路;建设4条铁路专用线:荆州开发区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松滋临港工业园铁路专用线、江陵县江陵发电厂铁路专用线、江陵化工园铁路专用线。
章顺新告诉记者,汉宜铁路荆州段全长50.77公里,总投资近40亿元,建设工期40个月。该铁路近期运行旅客列车70对,远期100对。汉宜铁路作为高标准、快速度、大能力的交通大动脉,可以有效地加强荆州与铁路沿线城市的人流、物流、资本流,吸引更多资本的关注和投资,加快荆州区域经济协调和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