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6月1日,满目青翠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一列装满煤炭的万吨重载大列正呼啸着从远处驶来。
大列的始发地是沈阳铁路局西部运输组织指挥中心——白音胡硕车务段珠斯花站,这也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
多次到过此地采访的记者知道,美景背后,这里的环境又是如何的艰苦:
这里地处大兴安岭余脉的高寒山区,是西伯利亚寒流侵入我国东北的“黑风口”。六月飞雪,九月临冬,一年四季风害、雪害、沙害频发,冬季里的 “白毛风”更是让人谈虎色变。
然而,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车站干部职工在党总支一班人的带领下,在草原深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2时40分,车站党总支书记田喜林带着记者来到了党员最多的一个调车组,然而此时调车组内却空无一人。于是,我们立刻赶往作业场。
货场就要到了。远处堆起的煤炭有50多米高,煤山上一辆接一辆的重型汽车正在卸煤。田喜林说,这里的备货汽车要24小时不间断地卸煤,我们也要24小时不间断地装车。
沿着备货汽车的通道,记者看到了戴着防风镜和防尘口罩的调车组人员。
说话间,田喜林的对讲机里传来现场党员监控干部刘亚虎的喊声:“要起风啦!注意望信号!”
看似晴空万里的大草原瞬间变脸了。
田喜林将口罩和眼镜递给记者。记者刚戴好口罩和眼镜,整个天一下子就黑了下来。
“起风了,还要干活吗?”记者大声地问刘亚虎。
“只要不下刀子,再大的风、再大的雨都得干,要不一天100列的任务咋完成啊?这天算好的了!”刘亚虎边弯腰检查止轮边喊。
狂风裹挟着煤粒和沙尘迎面扑来。漫天的尘土中,人都喘不过气来,脸被沙尘打得如针扎似的疼。
10分钟后,风逐渐小了。周围的人都像刚刚从煤堆里爬出来一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田喜林说,车站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率领67名党员,脏活干在前,累活抢在前,急难险重冲在前,用实际行动在全站干部职工心中树立起了一面高扬的旗帜。珠斯花站党总支2007年被评为全路先进党支部标杆、多次被评为铁路局先进党支部。
车站日均装车由2004年的594车增加到2011的4214车;货物发送量从2004年的1357万吨猛增到2011年的10134万吨,每年平均以1200万吨的惊人速度递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