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着政、产、学、研等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高速铁路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从零的空白,走到了世界铁路技术比拼舞台的前列。如今,迈入了到“十二五”规划的第二个年头,新形势下的中国高铁又将以怎样的速率驶向何方?在5月29日举行的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科技部高速列车“十二五”规划专家组组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高速铁路在“十二五”期间将努力完成以安全性、谱系化、智能化等为核心的发展目标,推动我国从高铁大国向强国迈进。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铁路的普及正在深刻地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出行的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确保高速铁路路网作为整体的系统安全性、高可用性和可持续性,就成为我国高速铁路面临的重大挑战。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在高速列车的安全性、谱系化和智能性方面,取得体系化的技术进步和重大突破,使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所面临的运输效率、整体安全性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产业化的基础。”贾利民说,发展高速铁路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解决我国交通运输能力供给不足矛盾,带动形成一大批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提升相关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十二五"规划目标如果能够如期完成,将标志着我国初步迈入世界高铁强国的行列。”贾利民说。
经过过去5年多的发展,《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已取得重要阶段进展;持续运营时速3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最高试验速度达到400公里以上的中国高速列车已研制完成并批量投入京沪高速铁路运营。更重要的是集成全国顶级科研与产业资源,具有独特体制、机制优势的“高铁创新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主要重点关键技术领域,已经超越了制造环节上的国产化,实现了知识产权的自主化。“十二五”之后,有望实现整体技术的完全自主化。
贾利民介绍到,目前专项组正致力于智能化高速列车、新的传动系统、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对于未来高速铁路能否更快的问题,他表示,所谓“更快”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单条线路的速度,一个是全国范围内的平均速度。在他看来,更快捷、更安全、服务水平更高的体验,才是高速铁路真正要为百姓带来的“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