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航空碳税招来非议
自2012年1月1日欧盟强征航空碳税以来,事实并不如欧盟的如意算盘打得那么响,反而成了烫口的热豆腐。
世界两大飞机制造巨头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官网数据显示,波音第一季度订单数为412架,而空客是90架,仅为波音的1/4,仅中国搁置的空客订单或已达55架。4月27日有消息透露,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将向波音公司订购20架波音777喷气式飞机,订单总额约60亿美元,同时还将搁置去年10月与空客签署的价值30亿美元的订单。而美国联合美国大陆控股有限公司(United Continental Holdings Inc., UAL)正就购买约200架波音公司窄体客机进行独家谈判。看着波音公司第一财季利润飙升58%,空客公司的执行官都急红了眼,指责波音试图发动新一轮价格大战。大宗订单的流失,不仅使空客公司及供应商损失惨重,同时也带走了欧盟一千多个就业岗位和高额的税收。
欧盟航空碳税招致的不仅是航空公司新的负担,更有政治家的抱怨。贸易官员在谈论报复措施。美国国会谴责欧洲人“越界”干涉,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抗议。虽然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酝酿碳排放方案已达10年之久,这个一向行动迟缓的联合国机构如今突然在航空公司和非欧盟国家中大受欢迎,因为没人希望发生贸易战,人人都在寻找摆脱欧洲所造成这场麻烦的办法。ICAO内26个成员国明确表示反对欧盟单方面行动,认为欧盟违反了国际法规则,侵犯了国家主权,为实现全球性航空碳排放协议设置了障碍。
虽然欧盟气候委员会的发言人拉德隆辩解说道,“航空碳排约束过程必须循序渐进,谨慎应对;我们不希望任何航空公司因为加入我们的体系而倒闭。欧洲的计划是走向全球达成共识的第一步,能帮助我们取得进展;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很明显,欧盟企图占领环境保护的制高点,但正如亚太航协主席安德鲁•赫德曼评论提到,针对现在各国的反对声音,欧盟应该修改部分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容,缓和这种僵局。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让各国商讨,让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制定出一个全球性框架协议,一个可以被各国政府都接受的碳排放全球交易机制。
但欧盟似乎还在一意孤行:他正忙着制定一个针对海运公司的碳排放限额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