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达旦,昼夜奋战,嗓子喊哑,眼睛熬红,有的甚至每天连续工作17个小时,一撑就是半个月,顾不得照顾有病的老妈,也顾不得照顾住院的父亲,什么都顾不得,甚至自己都带病工作,由于劳累过度,躲在了病床上……一个个“铁路卫士”用辛苦的汗水,换取每一位旅客的乘车安全。
5月中旬,太原铁路局安排4个240分钟施工天窗时间对原平站进行了站场技术和扩能改造,连续15天的时间里,素有晋北铁路网“金三角”之称的原平站在经过施工改造后,大大缓解运输瓶颈,使北同蒲线、京原线两条铁路干线的的运输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参与施工大会战的普通铁路职工,用平凡的感动诠释了对职业的忠诚。
车站技术室党员王双虎,具体负责每日施工安排,组织相关单位召开施工预备会、总结会,每天只能休息3个小时。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回家的他,突然接到哥哥的电话:“咱妈的类风湿病又犯了,眼睛又得了白内障,疼得厉害,已经住院五天了,你还不快回来看看,她老人家每天都在念叨你的名字……”。双虎手举电话,眼里浸满泪水,久久说不出话来。一边是紧张的施工任务,一边是生养自己的母亲生病,怎么办?最后,他恳求哥嫂多替他尽尽孝道,请母亲原谅他,待施工结束后就回去看望。
技术室党员宋璐璞,负责站场施工巡视,周六、日在站台上客车把关。由于连日劳累,突发脑供血不足、梗塞,躺在了病床上。总支书记罗振华去医院慰问时,他的妻子杨鲜花说:“住院这几天,他一直都放心不下,每天请求医生要早早出院。医生说他还没度过危险期呢”。宋璐璞却说:“我的身体我知道,硬朗着呢,施工期间车站人手不够,我实在没法安心躺在床上……”。
技术室范文生,79岁的老父亲从定襄来到原平铁路医院治疗多年反复的脑梗。按照车站的安排,范文生负责核对施工计划、制定施工措施,已经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在他的脑子里,考虑的都是工作,父亲住院至今近一个月,他仅仅利用中午时间去医院探望了2次。从工务退休近20年的老父亲,在他每次从医院离开时,总是紧紧握握他的双手,一句话也不说。父子相对,已经不需要更多的语言——那是对儿子的理解和不能割舍的亲情……
货运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冯军发,心中始终装着施工的事,不管当班,还是休班,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到食堂帮厨,在站台上协助组织乘降,在站区两头参加封堵……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除此之外,身患糖尿病的他,还身穿黄马甲,身披党员绶带,每天7:20分,到现场给施工把关人员送水送饭。在大家的眼里,印象最深的是他那憨憨的笑容。
食堂管理员刘海珍、炊事员王建青以及前来帮厨的其他党员,主动加班、加点,保证施工人员不论什么时间到食堂,都能吃上可口的热饭,喝上暖心的热汤。党员白玉明、刘祥涛、刘海珍、杨志平的家属,纷纷主动请缨到食堂帮厨。刘祥涛的妻子付亚丽感慨地说:“车站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我家那口子干好工作是为‘家’做奉献,我作为家属也应该为这次大施工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们这个‘小家’的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