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上海航空枢纽发展战略
上海航空枢纽建设是上海市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所确立的“三步走”的阶段目标,目前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已经进入了由基本确立跃升到全面确立的第三阶段——成熟和扩展阶段(2011~2015)。随着2008年3月浦东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2010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投入使用,上海航空枢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中期内已基本完成,未来对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具有显著推动效应的外部因素包括定位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大虹桥商务区、以迪斯尼乐园为核心的浦东国际旅游区以及浦东机场地区国产飞机总装制造中心及其配套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这些因素预示着上海航空枢纽建设亟待全新定位发展。
一、新时期的上海航空枢纽功能定位和分工合作模式
1、总体功能定位和机场体系构成
上海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是要建成为融本地集散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国内中转功能和国际中转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复合枢纽。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建成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最终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建立健全上海机场体系规划是航空枢纽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内容,除了公共运输服务之外,上海地区还正在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业,其一般性的通用航空功能可分流到高东海上救援机场和拟建的奉贤机场,从而使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在激烈的亚太地区航空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最终上海地区将逐渐形成由浦东、虹桥两大运输机场,高东和奉贤两大通用机场所构成的“一市四场”机场体系。
2、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的“一市两场”分工合作新模式
在亚太地区主要的“一市两场”体系中,目前存在由原先的国内、国际分开运营模式转向复合型国际运营模式的趋势,如日本东京的成田机场和羽田机场、韩国首尔仁川机场和金浦机场、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和廊曼机场以及中国台湾台北桃园机场和松山机场等。依据2004年确定的《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浦东、虹桥两个机场的功能定位为“一主一辅、互利互补”运营模式,即“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分工合作模式,浦东机场定位为国际枢纽机场,虹桥机场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机场。
随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标志着上海的经济发展战略由“重东轻西”转型为“东西并重”的格局。虹桥商务区作为面向全国的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活动的集聚地,已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和主体功能承载区。另外,地处外环线西侧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距离上海市中心仅13km,具有优于浦东机场的区位优势,并实现了航空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结合,已成为陆空联运和空铁联运的国内中转枢纽。随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整体功能提升和拓展,虹桥机场的定位也应与浦东机场并驾齐驱,为此建议将上海机场的“一主一辅”的分工合作模式调整为“平行发展”的合作模式(表1),逐步增加两场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将上海机场建成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机场,这为构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奠定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