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李鹏。屏幕、键盘、鼠标,盾构机司机李鹏通过操纵工作台上的按钮指挥盾构机向着前方掘进。在地铁建设的最前沿,刀盘上的巨齿切割着前方的泥土沙石。
“盾构机”是一个直径6米多、长70多米、推力几千吨的重型设备,据说这个力量可以把6个运载火箭送上天。当个盾构机操作手很辛苦,且不说狭窄的操作室里聚精会神的工作,就说南方地下的高温闷热,就足以让许多人却步。
25岁的李鹏参加工作已经有4个年头了,春节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在繁华的都市,他每天12个小时值守在地下深处,前面是刀盘发出的轰鸣,四周是地下水形成的潮湿,后面是泥土岩石的运输带。没有阳光、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没有休息日……十几米地层隔着的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对他们来说,白天和黑夜没有差别,工作日和周末也没有差别,工作单调枯燥。
李鹏祖孙三代都是中铁一局的员工。企业的一切,让他无比自豪。
2008年,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李鹏进入素有中国建筑龙头企业美誉的中铁一局下属的城轨公司,全国各大城市正在大规模修建地铁,城轨公司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要成长为一名善于使用盾构机的好司机太难了,他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接触到盾构机后,除了师傅的传帮带,李鹏自己开始琢磨盾构机的管路、电器线路和操作面板。他仔细研究电气、液压图纸,逐步熟悉了盾构施工工序、故障排查和操作要领。项目上编制的各种方案,他都要认真学习好几遍,其中不明白的地方就向同事和现场工人请教,直到全部弄明白为止。此外,他还利用不多的空余时间补充自己的知识,购买了《数字电子》、《模拟电子》、《地铁施工规范》等考书籍,带在身边随时翻看。和在学校一样,他每天的必修课仍是看书学习。
李鹏喜欢上网,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在浩瀚的网络上搜寻与盾构掘进有关的技术信息,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地学习,快速提升了李鹏的业务水平,在许多技术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积累了经验,为提高盾构机操作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做什么,我们要尽最大的能力把它做的最好!”这是李鹏常说的话,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深圳3号线大运会专线的掘进,是李鹏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穿越。已经通车来往不息的1号线地铁下面,隧道顶部距离1号地铁站只有1.46米,还不到一人高的距离!
穿越的时候,公司领导现场指挥,每天在现场检查、落实施工情况,并要求项目调度2小时发短信汇报。盾构机这样一寸一寸的挖掘。在最困难的地方,李鹏操作着盾构机七八个小时才能艰难地向前挖1米。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项目部齐心合力提前5天顺利穿越成功!
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李鹏先后转战了5个地铁项目,经历过暗挖隧道施工、盾构法隧道多种地层条件下的掘进施工,完成了深圳一号线续建工程4标、深圳二号线2206标、深圳三号线3151标和宁波一号线7标的施工,现在又来到宁波二号线1标。累计掘进4536环,共计6226米。
每次盾构机从隧道中破土而出,李鹏都会第一时间从刀盘中爬出去,专门到盾构机前部看看,那一刻,他真的很有成就感。
每台盾构机一般能挖10公里左右,优秀的司机能延长盾构机的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约成本。李鹏曾经使用的329号海瑞克盾构机从未出现大的设备故障,干净整齐,保养到位,曾被公司评为红旗台机。
宝剑锋从磨砺出。2010年10月,李鹏夺得首届陕西省“中铁一局杯”盾构机司机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第一名,荣获“陕西省技术状元”和“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1年5月,在我国首次盾构机械操作工二级大赛——“中国中铁第十届青年技能竞赛盾构机械操作工技能大赛”中,李鹏再次夺得第一名,荣获“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12年,他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城轨公司党委副书记高新发说:“盾构机司机是一个新兴的工种,发展空间大,青年人只要肯学习、肯吃苦,就有足够的成才平台,我们需要更多的像李鹏一样的青年人。”
在这个没有阳光的地下,李鹏和他的工友们自信地操作着这个巨大的“土拨鼠”,一米又一米地向前挺进。在泥水与岩层的黑暗中,开出了一条灯火辉煌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