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路资讯 > “十二五”期间我国迎来周期性公路养护高峰期

“十二五”期间我国迎来周期性公路养护高峰期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5-09 10:47:27 火车票预订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迎来周期性的公路养护高峰期,加上交通流量特别是重载交通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任务极为艰巨,而我国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因此,如何实现高速公路的“经验型养护”向“现代型养护”转变,成为了各地高速公路管理者关心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主办的第一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研讨会,于2012年2月16日至18日在苏州举行。参加会议的领导有,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新华,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陈祥辉,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宁等。

  尚存五大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开幕式上,吴新华分析了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他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养护意识缺位,一些地方“重建轻养”的思想严重。养护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畅、安、舒、美。作为养护管理人员,缺乏对高速公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了解。目前,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这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导致养护意识缺位,养护工作上不去。

  二是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过快,养护管理明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讲,至今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标准没有完善,很多地方还套用着普通公路的养护规范。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也制约着养护工作的发展。

  三是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与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但这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此外,单位内部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四是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五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专业人才缺乏。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严重缺乏高素质、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养护职工总体素质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的现代化水平。

  预防性养护是必由之路

  据介绍,早在30年前,西方国家就开始研究和利用预防性养护,取得了经验,我国也在大约10年前开始接受预防性养护,对此也开展了科学研究,一些地区还实施了预防性养护项目,效益也很明显。但是,就全国而言,预防性养护还只是开始,普及程度尚不理想。此次会议上,关于“预防性养护”的研讨成了一大热点。

  在去年“国检”中获第一名的江苏省,在预防性养护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江苏省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交通控股”)副总工程师吴赞平介绍了他们的做法。

  近几年来,江苏交通控股以“路面预防性养护”和“桥梁预防性养护”为两大重点,紧紧抓住“路况检测调查、分析评价、养护决策、工程实施和效果评价”这五大关键环节,大力进行“预防性”养护管理的制度建设。

  例如,通过制定《江苏交通控股系统公路技术状况检测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了全系统路况检测的要求和标准,为预防性养护提供了基础数据;通过制定《江苏交通控股系统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加强预防性养护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管理;通过制定《就地热再生应用指南》、《在役空心板桥梁纵向裂缝处治技术指南》等一系列预防性养护技术指南,指导预防性养护工程的实施。

  在技术应用方面,江苏交通控股通过专项科研、跟踪观测、技术总结等方式,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工程的技术评估与应用推广。目前一批成熟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已经得到应有,例如,就地热再生技术、Novachip技术、微表处技术、Supreme雾封层技术、易密实沥青混凝土车辙及薄层罩面技术、在役空心板桥梁纵向裂缝处治技术等。

  科学养护,避免“拍脑袋”决策

  “现在我们有些养护还在依靠拍脑袋来决策。对待暴露的问题,我们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护的需求。” 研讨会上,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斌的一席话获得了代表的认同。

  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王松根也谈了类似看法。他认为,高速公路的现代化养护的决策,必须通过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必须由目前的“凭经验、论职务、拍脑袋”决策转化为“凭数据、靠技术、按程序”决策。

  王松根分析说,在确定养护投资方案时,不仅要考虑路面初始性能和费用,而且应全面考虑路面在维修改造后,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的各种费用和产生的效益,以寻求最佳的投资方式。

  科学决策最终要落实到养护计划的编制。王松根认为,影响养护计划编制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资金约束(有多少钱)、技术需求(有多少事)、社会因素(社会政治需求)。养护决策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平衡点。因此他认为,必须依靠完善的工作制度和严格的工作程序来避免“拍脑袋”决策。

  江苏交通控股在这方面就颇有心得。据介绍,近些年来,江苏交通控股以规范程序推进重大养护项目的科学决策,分别建立了专项评价、专项设计和专家论证的决策程序。在决策中,江苏交通控股更加注重养护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充分发挥专家的论证把关作用,以确保重大养护项目的“经济节约、质量优良、效果显著、稳定耐久”。

  科学决策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监测数据之上。在长大桥梁的养护管理方面,江苏交通控股大力推行“院企合作”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介绍,江苏交通控股联合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江苏省长大桥梁健康监测数据中心,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强、专业技术精、监测设备全”的优势。

  养护管理也需“信息化”

  对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信息化手段,行业并不陌生,例如不停车收费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事实上,随着高速公路路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护任务变得日趋繁重,在养护管理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成为了必然选择。

  会上,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祥杰介绍的“北京市高速公路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和热切关注。

  据介绍,该平台结合实际业务需要,依托GIS可视化、空间分析等优势,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等建立了高速公路的数据模型。

  会议现场,工作人员向代表们演示了一番。例如,要找到高速公路上的某座桥梁及其相关信息,工作人员只要在相关电脑上轻点鼠标,就能轻松查找到“所处区域、路线名称、桥梁代码、桥梁名称、桥梁全长、跨径组合、主体结构、桥墩类型”等信息。移动巡查时,工作人员只要手持形如手枪的“数据采集仪”,就能轻松实现日常巡检时的电子化采集、病害一键式定位、无线上传数据等功能。

  此外,养护的计划管理、年月任务的分解、日常保洁养护的考评、养护质量的管理、养护设备的管理、养护资料的入库都能通过该套系统轻松解决。

上一篇 列车上丢失物品如何找回?
下一篇 南京地铁信号瞬间消失致列车降速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