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乘宽松的绿皮车去赶集。在贵州省乌蒙山区的水柏铁路上,运行着的六盘水至威舍列车,绿皮车逢站必停,为沿线群众解决了出行困难,受到老百姓的青睐和赞扬。
农民坐火车去赶集,不知道是不是也能够算的上是“中国特色”。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在一马平川的北方或者多丘陵,水网密布的南方,老百姓可选择的的出行方式除了铁路,还有公路和水路,可在“望山跑死马”的西部西南部,铁路的优势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据悉,在这条铁路线两侧,许多村寨由于受沟壑、峡谷、河流等环境限制不通公路。有的虽然近年来修了乡村公路,但路况十分险峻,群众出行或赶集大多依靠安全、快捷、车费低的火车。赶集时,水柏铁路沿线村民们会带着自家生产的农产品,登上绿皮车。车厢里气氛和谐,犹如一个大家庭。
铁路部门设定的费用是公交车的价格,给当地带来的连锁效应却是意义非凡的。大家可以想想,除了价格上的优势,在安全系数方面的考虑,老百姓没有理由不选择火车,这趟“逢站必停”的铁路“公交车”,促进了铁路沿线地方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流通,人员的交流。铁路部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的好不好?老百姓的青睐和赞扬,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图片上的细节,除了乘客们惬意舒心的表情外,这趟绿皮车车厢的座椅全部改成在车厢两侧,使中间通道变的宽敞便于乘客摆放货物行李,而行李架的功能也增加了公交车的扶手功能。
我们欣喜的看到,绿皮车在硬件上是差一些,可铁路部门在服务的细节上却没有马虎,根据当地的特殊情况和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对车厢进行了一番小“改造”,就达到了方便旅客的良好效果。
高铁时代我们仿佛追求的是更加方便、更加舒适、更加快捷,对绿皮车进行“叫停”,但是在地理条件恶劣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却需要这样的绿皮“慢”车,绿皮车又找到了自己的舞台。除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和方便以外,怎样更好地贴近群众,为基层民众服务?是铁路部门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