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12时46分,上海南至重庆北的K74次旅客列车紧急停车。车上的近2000名乘客并不知道,他们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挽救列车的,是63岁的贵州铜仁松桃县苗族农民姚少军。面对从山上跌落铁轨的千斤巨石,姚少军拼尽全力在列车到达前十几秒钟,将巨石搬离铁道,其他村民则拨打车站电话报警,最终化险为夷。
转瞬即逝的14秒钟,呼啸而来的列车,2000余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如果这中间没有63岁农民姚少军的拼死一搏,没有其他村民的古道热肠,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可能就是一起车毁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一起人间悲剧。尤其是姚少军,以年逾六旬的体力,背对着像大山一样压过来的火车,几乎是拼尽了全力,才把巨石推离铁道,眨眼之间,火车呼啸而过,局势化险为夷。
说到欧阳海,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已经茫然不知,但是50年前,他却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在一次部队野外训练中,面对因为突然受惊而站在铁道上屹立不动的战马和呼啸而来的火车,年仅23岁的欧阳海拼尽全力把战马推离车道,避免了车翻人亡的危险,他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50年之后,63岁的贵州农民姚少军,几乎是用同样的方式,在千钧一发之际,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全车乘客的生命。两人所面临的紧急情况几乎一样,因此说,姚少军是新时代的“欧阳海”,可谓名副其实。
在一个值得致敬的人和事越来越少的年代,我们的致敬,对被致敬者是荣耀,可是对于我们这些致敬者,又何尝不是荣幸?利益至上,道德滑坡,面对别人的危险和苦难,很多人不是无动于衷,就是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可是面对滚落的巨石,呼啸的列车,姚少军却能够置个人生命安危于不顾,凭一己之力保千人平安。
作为一名农民,他也许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却足以让他成为这个时代的“草根英雄”;他也许背诵不出“生命诚可贵”这样的诗句,但是面对别人身处危险不能见死不救的朴素意识,尤其弥足珍贵。在诸如古道热肠、见义勇为、侠肝义胆等等词汇日渐陌生的时代,姚少军的行为却成为这些词汇的最好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