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今日头条 > 火车票“实名制”有些制度还待改进

火车票“实名制”有些制度还待改进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5-03 10:45:21 火车票预订

  火车票“实名制”有些制度还待改进

  今年春运之后,火车票“实名制”又迎来了“五一”小长假的考验。记者在北京、山东、贵州等地火车站采访发现,火车票“实名制”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漏洞  龙年春运交通运输部门最大的亮点就是铁路推行的火车票实名制与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全新服务方式。可是,互联网售票和电话订票因售票网站登录慢,电话打不进去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而使这亮点争议不断;火车票实名制也给部分忘带身份证,身份证意外丢失等情况坐车的旅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这些问题相较于火车票“实名制”有力遏制“黄牛”的显著成果春运首日就有“铁警断言:至少有95%的黄牛都走了,改行了!”好处还是显而易见,并为广大旅客认可的。“黄牛”这个春运多年难以医治的顽固毒瘤终于在龙年得以有效医治,使火车票最大限度的“还票”于民,既保证了旅客购票的票源走正常的渠道,相对增加车票的数量,有力地缓解了春运“一票难求”的程度。同时,也使旅客不再受“黄牛”这个“二道贩子”盘剥,减少了旅客的经济损失,维护了旅客正常的权益。“这么多人坐车,仅靠火车站这几个工作人员根本查不过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铁路在执行火车票“实名制”验票中的管理漏洞。对此,铁路部门确有苦衷:一年要发送超过16亿人次的旅客,平均一个月就相当于民航一年的旅客发送量。具体到一辆列车,16节长编组列车满员时超过1000人。如果人人验票证,旅客起码需要提前三个小时到站。

  可是,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黄牛”可谓挖空心思,从火车票“实名制”之初的失业到“五一”小长假的再度猖獗,不能不让人们担忧,火车票“实名制”能不能遏制住“黄牛”?

  在我们质疑铁路部门管理漏洞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既然明知道“黄牛”的巨大危害,为何部分旅客还要向“黄牛”“求助”,甘愿受其盘剥。也许,您会说我得回家,可是车站没有票,“黄牛”手里有票啊。话是不错,可是如果每个旅客都为了自己回家,甚至“舒服”回家而对“黄牛”妥协,那么,无论铁路怎么积极打击“黄牛”,“黄牛”都会因为有旅客这个市场的需要而不断想尽办法“升级”,继续“生存”。

  理由虽然是客观实际,然而,这不能成为铁路管理不作为的理由。比如,某些业内人士指出的“电子客票”,既方便旅客进站、乘车及出站,又可以节省铁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防范“黄牛”倒票,铁路何不一试?

  当然,铁路要负起火车票“实名制”的查验责任,不给“黄牛”可乘之际,使火车票“实名制”这项温暖工程走得更远一些,作用更大一些,旅客满意更多一点。

上一篇 百年老线集中修夜间更换木枕道岔
下一篇 实名制:票、证、人不一致将按无票处理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